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鄙人籍贯内蒙古赤峰,来上海以前,觉得冬天很冷。来上海以后,觉得我们那的冬天不算什么,尤其前两年寝室还没装空调的时候。
身为一个北方人,为何还会渴望雪?
在这二十多年的记忆里,下过的最大的一次雪,大概是初一的时候?最起码有一米深,时光太久,已记不得当时的厚度。好像小姨家当时门都很难开。
南方那会儿大概是08年闹雪灾的时候?
我们那个小村子还出动了铲车铲雪呢~
然而那一年的十五,却记忆尤深。正月十五撒花灯,虽说老爸每年都会撒花灯,可是那一年,背景是半人高的雪,寒夜里,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别提多美了(想想步步惊心里的雪景吧,比那还要美呀)。老爸在前面撒,我就在后面跟着看,那么冷的天,有着那一溜溜花灯,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也是那一年,记忆里唯一的一次雾凇。老妈说,就是要下这么大的雪,才有雾凇可以看~嗯,妙!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百度百科)
也是在那一年,十多岁的年纪,跟着姥姥走路去远在八里外的小姨家。两侧就是一米多高的雪。没铲都可以没过我的头了。虽说现在跑步的话,4公里小case,可是在那个年纪,还是有点远的。然后听着姥姥讲,以前没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时候,都是赶着驴车,或者走路,像去到我爷爷家的30里,都是两只脚啊。
年纪再大,高中时候,也没再下过那么大的雪,可是油漆路往往雪下的有10厘米,被汽车押平后就滑的不行。骑自行车上下学的时候,心里战战兢兢的。既是如此小心,也摔过不少跟头。
开心的事,不过雪下得再大一点,路再滑一点,可以少上个晚自习。
在那些下过雪还没化的日子里,同学们总会出去打雪仗。我很怕冷,从没玩过。自己在家里堆雪人,嫌太冷,也堆到一半,不了了之。
高中那几年,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天还没亮透,戴了厚厚的手套,骑二十分钟自行车到学校,往往手都会冻僵。纵是这样的日子,回忆起来,也是甜甜的。
如果你是南方人,你大概渴望去北方看场雪。
而身为一个北方人,渴望雪,大抵是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