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案主及昂sir案例分拆,三个问句?
01/担心各种各样的风险,这点风险都承担不了,还敢创业吗?
02/如果不谈钱,怎么还想赚钱?
03/你会相信一无是处的人,可以成功吗?
塑料感很强的案例,希望把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结合案例分析调整及自我觉察
01/信心是一种重要资源,那就做资源可以满足的事,然后在成就中积累信心!
我不是零开始,我有我擅长和一直在做的事情,曾一度认为,跨行跨业,去找市场都见好的事情,认为自己跻身其中,也能分得红利,行业陌生,自己的资源(经验、技能)派上用场不大,感觉自己好差劲,好难过每一分钟,别人怎么能做好这事情,我怎么就做不来呢,自我就消沉消沉。销售,别人说你样子和性格好合适做销售呀,一定做到好,先不说别人是否是行业内有见识的人还是随口附和说一下,自己蒙查查去做,碰钉了,也相信自己有问题,不是这块的料。昨晚听讲完案例分析,才知道自己掉进误区。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头带多大的帽子,明明头没那么大,非要现在带,不就自己毁自己吗。做自己有资源基础的事情,在成就价值中,慢慢积累信心吧!那么我是否合适做销售呢?现阶段可能不合适,以后就说不准了,我愿意去改变,跟随“定位动态循环——持续循环过程”。
02/比信息更重要的,是认清责任主体。(与决策相关)
在这以前,或者准确来说在昨晚8:10以前,我坚定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主心骨、担心怕事、犹豫不定、决定事情忐忑不安.....”。工作上,你觉得这个怎样,你的意见想法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对吧,我也感觉是这样的,好滴,我们就这样做;生活上,我不知道怎么做呢,你觉得怎样,你又觉得怎样呀,哦哦,好滴,那我就这样做吧;——本质上来说,我害怕承担责任,觉多一点人沟通交流,自己心理不安就能分散出去,确切地说,既然他们也说了,结果怎么样,他们也要负责。
其实,最后承受的结果还是我,他们或在看或者同情惋惜罢了。
原来,那到头来,我还是我,我做什么还是我自己来担待!
03/千万不要跟别人比,请记得你的最大的敌人只有你自己。
“吃着自己碗里,看着别人锅里的”,自己在这个认知误区不断来来回回。给自己贴上没主心骨、不是演讲料、脑子不好使等各种标签,一次次对比别人,一次次积累各种“标签”,不断“诅咒”自己。其中有认栽、有迎合、有奉承,而“收获”而来的标签。这些标签、这些桎梏,让自己执着、让自己绑手绑脚绑脑,没有多余的手脚去拿起“人生的灯”。能困住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这是跨过空间的距离。
从这一刻开始,我要放下自己的桎梏,拿起“人生的灯”,为自己照亮前进,追求自己认为的人生意义。为自己活着。当下首先,笃定自己的三个定位,多念多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