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电影《起跑线》,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里面的主人公拉吉虽然文化水平不是特别高,可是却凭着自己的智慧,努力,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娶到了貌美如花的老婆。后面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父母自然想让她拥有最好的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大家都觉得应该“赢在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获得最好的资源。
影片中男女主角由于不是出身上流社会,虽然有钱但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入学,于是便把目光盯在了名校必须分配给贫困生25%的配额。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他们装扮成穷人,去穷人堆里体验了一个月。穷人的世界虽穷可是他们却非常善良,他们很乐意助人。当他们没水了,有人愿意分一半水给他们,当他们没米了,他们也愿意分一半米给他们。
最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他们经过了考核,可是面对学费,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个事,可是邻居却以为男主拉吉打工都没赚到什么钱,交不了学费,但是他愿意帮忙。半夜的时候,男主拉吉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去银行取钱,给邻居误以为他是来盗钱的。他一把就把男主拉吉拉了出去,不允许他犯这样的错误。
后面他们出门去,邻居希亚姆说会帮忙想办法。他看到一辆车过来,冒着生命危险直接撞上去,受了皮外伤。男主拉吉要报警,邻居说私下解决就好,后面得到了一部分赔偿。他把这些赔偿交给男主,原来希亚姆冒着生命危险被汽车撞,就是为了帮拉吉拿到那两万多的学费。
原来为了钱,穷人的生命在危险面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比起生命,钱更重。这是他们在短期内可以赚到钱的捷径。他拿出自己的性命在搏斗,可是为的却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份善良真的是不能比的。
看着希亚姆一跛一跛地走向医务室,拉吉拿着钱,内心百感交集。他们是有钱,可是为了孩子可以上一所好的学校,他却装穷,也是在用自己手中的钱来剥夺穷人上学的机会。因为一旦他们的孩子可以上学了,那必然是真的牺牲了一个贫穷的家庭。
在这个地方希亚姆和男主拉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穷人的善良,为了他人的幸福却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在拼搏,而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明明也可以有其他也还不错的选择,却要利用手中的钱过来和别人相争。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这个起跑线应该是父母。一下子就想到了我育心经典的爸爸妈妈,他们或富裕或贫穷,但是他们都可以通过亲子共学这样的模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愉快进步,而妈妈也在这个过程时刻调整做好自己。
在这里不需要你付出生命的代价,只要你每天愿意多花费半小时时间陪伴孩子就可以,每天花费半小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普通的妈妈也通过这样的模式,孩子一点点改变,真正的变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养正了。
前几天看到果妈的一篇日记,里面记录了她的女儿对妈妈这么些年用心陪着她一起学习的满满感恩之情。
原文如下:第三个上去分享的是我们家果果宝贝。说妈妈,您把我从小养到大,从不说累,每次把最好吃的留给我,把剩饭给自己,把好的饭给我吃;我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您会耐心的教我;如果没有没有您,我就读不上这么好的经典,长不到这么多的智慧,认识这么多的朋友。妈妈,我爱您!祝您母亲节快乐!说得很动情,到后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说完以后下来,还给了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和甜蜜的亲亲。我听着也非常感动,这是孩子发自真心的想对妈妈说的话。昨天她就悄悄地请写在纸上了,但是今天没对着纸念,而是用心说出来的。她说,因为那都是她的心里话,不用背都记得。
听着心里暖暖的感动!感恩宝贝!妈妈也很爱你,感恩有你这么一个懂事贴心的好宝贝!
这就是就是我们经典教育的孩子,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给到孩子思维方式和正确积极的态度。当我们的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制定计划,可以给到孩子正确的指导。而且我们怀着帮助孩子的心,而不是指责,孩子是会配合的。
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情况,大人都应该乐观的面对。比如孩子的字写的不好,我们要这样看待,比起那些不写的小朋友,已经是很棒了,写字也可以的,但是需要提高下会更好。怎么提高,每天让孩子练习,每天写个几分钟字帖不就好了。久了,不就好看了。孩子不就进步了。
真正决定孩子的起跑线就是我们父母,所以我们该努力,这样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出现什么,我们才能给予正确的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