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迟迟没能确定课题?
从去年此时,便说大方向已经有了,但具体研究内容还不确定,基础原理有了,但材料不确定、方法不确定...
今年3月1日相较于去年3月1日长进在哪里呢?首先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实事求是的说,在课题方面长进不大,课题没能确定,实验未能开始,综述没有完成。若说这一年完全荒废了,也太极端,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汇总一下,课是听了不少,看了不少文献和专著,综述写出大概了,之前学了python,学流体力学但半途而废,学CPA经济法上册后放弃了考试,英语在断断续续的坚持学、竞赛拿了第三名,理财基金有所了解,美国政治有所了解,刑法悖论凭兴趣去听了听,小说看了几本,健身半年减了7kg,周末旅行一次。哦,还费了些心思尝试去勾搭一个女孩,未果。以及通关了几部游戏和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杂事。
这么一想,其实一年来还是做了许多事,生活还挺丰富,但这能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年的工作报告吗?显然不能。现在可以回过头来回答开始的问题了,为什么迟迟没能确定课题?答,在这上面花的心思不够,心中旁骛太多,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不得不承认,我也有拖延症。我的拖延症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尽量拖延进行最重要及主要的任务——科研。所以我明明每天早睡早起的,常往学院楼和图书馆跑的,取得的成效却与表面上付出的时间不成比例。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心里倒没懊悔,因为总的来说,我并未虚度。但以后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主线任务上,不能再掩饰性拖延。
再回到问题上,为什么看了很多论文仍然没有找到课题方向?进一步的,综述也看了不少,其中应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
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找到理论/原理可以深入的点,基础理论似乎没有什么可挖掘的,但果真如此吗?理论上还能有突破吗?此外是没有发现具体存在的问题,如耐久性不佳、制备工艺复杂,而又能如何改进?这部分只能作为小论文研究内容,不能作为博士课题,但不妨作为课题入门的窗口探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