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铺天盖地地热议家长“红包挖坑”事件,看很多大v写的评论,作为老师的我不寒而栗,也使我想起了几年前一位同事遇到的奇葩事。
事情是这样的:
我一同事在办公室跟我们发牢骚,说她去菜市场买菜,付钱时卖菜的需找零钱给她,可人家说就几毛钱懒得找了。当我同事要求找零给她时,卖主不高兴了,狠狠地怼了我同事一番。
错愕!为什么?
同事说卖菜的一脸鄙夷,说:
你还是个老师呢,买把菜还跟我计较这几毛钱,怎么就这么小气,一点老师的形象都没有!
我同事气不过,说:
几毛钱也是钱啊,为什么我是老师就该多给你几毛钱呢?
……
我就不明白了,难道老师去买东西就不能讲价钱了吗?讲了价就没有老师的形象了?老师买菜该是怎样的形象呢?
这样的逻辑简直让人膛目结舌,不可理喻!
买把青菜5块6毛钱,给了你6块。算了,不用找零了,这才是老师应该有的姿态吗?如果卖菜的主不知道我同事是老师,会这样怼她吗?
也许不会,也许他会像对待所有人那样与我同事进行交易,或许甚至是毕恭毕敬地奉她为上帝呢!(不都说顾客是上帝嘛!)
这完全是用有色的眼光看老师呀!他认为,老师不应该斤斤计较,理应大度,好爽,不计个人得失。总之,所有人的高尚品质,老师都应该有。
老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是不被容许犯错的,但对方可以错,因为对方不是老师。甚至有时候他们在老师面前犯了错,竟然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应该有包容心,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总是以“没有文化”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可是,当老师偶尔犯了错,他们就会被上岗上线,逼得你要写检讨,要通报啦。于是,老师不得不绷紧神经上的所有弦,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状态。
在学校里,要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一个老师该有的本分,要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走出校门,老师不得不顶着教师这个光辉职业的头衔,处处“完好无缺”地人为处事,甚至到了菜市场也应该高高挂起这个头衔,钻到人们给老师编织的“糖衣”里买菜,迎合,微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然,作为老师的确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但是,在生活中除了是工作中的老师这个角色之外,他们还是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儿子或女儿,等等。
离开了学校,他们回到家一样要投入到柴米油盐中,走到社会就想过和别的职业的人一样“洒脱”的生活。不要事事处处都要以这个“特殊的身份”来对生活中的老师进行规范,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一样要生活的人,逛商场想买菜,或者买个什么别的东西,嫌贵了可以讲价,也可以不买,别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为什么老师就要例外?
其实,老师的工资不高,参加工作十几年了才领三千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就靠这点工资养家糊口,生活是比较艰辛的。
他们或许就是在每次买菜时省下那几毛钱,等到班上的哪个留守儿童没有笔的时候给他买一支;或许每次攒下几毛钱,捐助给更加偏远的山区里的孩子买本课外书;又或许,他们原本就很穷,穷到很看重那几毛钱。那又怎样呢?
何必因为几毛钱硬要把老师看轻了。
不管怎样,还是要善待跟你交易的每一位老师吧,起码老师和你交易的时候绝不会短斤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