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鹏
大家好,我是小鹏医者,本周继续分享这本由德国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卡尔·诺顿所著作的书籍《隐性逻辑》。今天接着分享问题“为什么说归纳法是危险的?”
书籍《隐性逻辑》
《隐性逻辑》目录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总是喜欢偷懒,经常根据自身有限的经验不假思索地选择最省力的归纳法来进行思考。其实存在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原因有二:
1、这个推理从未被最终证实。
2、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推理很快,一两次经验就足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模型。越是多次的重复,越是容易产生思维固化。
语言陷阱与思考陷阱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我们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
著名预言学家埃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发明了“转换生成语法”,将思想的深层结构和语言的表层结构区分开来。内容从深层的思想到表层的语言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滤程序:
1、我们将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
2、个人的诠释造成了经验的错位;
3、我们会排斥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三个过滤程序,才产生了思考陷阱。
因此,我们在决策时要尽量避免“在不确定状况下判断”的情况发生。
解决方法就是:启发法
启发法是以数据为基础:概率、机会、比率。
《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说到:启发法不只是解决问题,而且还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它能够运用已知的和可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考虑了背景信息。
简短的测试
“就是这样的”
“所有男人都总是只想要这一个!”
但你听到以上这类语句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请在留言区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