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希金,没太多了解,在其200周年诞辰日的今天,长江讲坛开讲了《普希金与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讲座,想着以后要到俄罗斯旅游,多知晓一些俄罗斯文化的相关知识总是有益处的。听了以后,对普希金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觉得19世纪普希金的超前意识,还是能给我们现代人一些启示的。
首先,他对美的敏感,他艺术地看待生活的态度。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灾难,还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异性的拒绝,诗人都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一双充满发现的眼睛,因此总是能够激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满怀欣喜地去摄取其中的养料,甚至能够在否定的现象中挖掘肯定的因素,然后,运用自己发达的理性去梳理它们,乃至最终选择个性化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普希金的诗歌,有着繁复多样的内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而这些丰富的内容大多被置放在一个个美丽的形式中,朴素鲜活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悦耳的节奏、生动的比喻、深刻的象征,凡此种种,都赋予了庸常的现实以浪漫主义的光芒。
其次,普希金在履行自己的审美使命的同时,不忘一个公民的道德使命,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俄罗斯人对俄罗斯所应承担的责任。他的创作中始终洋溢着的人道shutout 理想,它们最大程度的凸显了诗人博大的爱心。诗人崇尚自由、民主、真理、正义等理念,并且把它们提到了信仰的高度,反对一切zhuanzhi、奴役、Paoli 、不公。他在坚持这些理念时,感到了自信和力量,为此,诗人时常会把同情的天平向“小人物”一侧倾斜,并且,他不惜与最高tongzhi 者发生congtu 和kangzheng ,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普希金以他一生的创作和经历告诉我们,在缺乏诗意的社会中,做一名诗人是光荣的,但支持这份光荣的,则必须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最后,诗人虽只活了短短的38岁,但他毕生都在肯定生命的价值,抗击生存虚无主义的侵扰。1936年末,他在《哦,不,我不厌倦生活》这首据称是最后的诗篇中还说到,为了生活中的好奇心,为了“想象中亲切的幻梦”,为了温存的感受,为了所有的情感,应该热爱生活,渴望生活。尽管诗人不断zaoshou到命运的打击,他在创作中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触及siwang、痛苦、孤独、juewang、悲伤等主题;然而,他都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将他们内化为新的力量,在诗意的层面上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明亮的忧伤”、“痛楚的甜蜜”、“juewang 背后的希望”、“siwang 之后的新生”,这些都非常贴近我们当代人的行为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人生观,它们体现了一个古典诗人超前的现代意识。
分享两首普希金的诗作如下:
《假如生活qipian 了你》
假如生活qipian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愤慨!
苦闷的日子暂且忍耐:
相信吧,欢乐终究会到来。
心儿永远生活在未来;
现实总是令人郁闷:
一切都不长久,都会消逝,
而那消逝了的,更美妙动人。
《葡萄》
我不再为玫瑰感到惋惜,
它们伴随轻盈的春天枯萎;
我喜欢成串成串的葡萄,
它们在山坡的藤蔓上成熟。
这是肥沃的谷地的美景,
这是金色秋天的欣喜,
椭圆的葡萄,晶莹的葡萄,
仿佛少女的一根根手指。
普希金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这里埋葬着普希金:
他写诗、恋爱,
懒散而快乐的度过了一生,
不曾做过什么善亊,
却有一颗善心,
上帝作证,
他是一个好人。
本人虽然不会写诗,但可以选择像诗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