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回顾一下我家哥哥的语文学习历程。
三年级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家哥哥的语文成绩不好了。(原谅我刚开始也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刚开始也以为孩子吃好喝好,不哭不闹,老师也没有反映说孩子在学校淘气就行了,我还是跟孩子交流还是太少了!)
原来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前班老师教的比较多,他学的也比较好,所以他很轻松的度过了一年级,我们也就放松了,觉得不求科科一百分,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可以了。
二年级的时候也没有当回事,赶上我有了妹妹,心思大多放在了妹妹身上,爸爸说他来管理哥哥的学习,结果他也大撒把了,后来语文成绩就慢慢下来了。
赶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半年给他们班换了7个语文老师,家长多次找校长也没啥效果,疫情前的期末考试终于打脸了,孩子语文考试不及格了!
作为妈妈,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我清楚的知道,学校老师方面和孩子有一定的责任,更主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监督管理没有做到位。我能看出来孩子心情也比较郁闷,虽然孩子并没有明明白白的表示出来,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很难过,也很手足无措,因为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于是我把他单独叫到书房,一起看了试卷,告诉他妈妈知道他这次考试没有发挥好,知道他心里也很难受,孩子说:"妈妈,我可以抱抱你吗?" "当然了,不管你考试100分还是50分,你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都会爱你的!"
(这时候,千万不要发脾气,指责孩子,如果首先发脾气,指责孩子的话,只能说明妈妈也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那样的话妈妈是在试图推脱责任,告诉他这件事情主要责任人是你,不是我。孩子看到家长发脾气,更会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他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这对他以后的学习一点帮助也没有。
所以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怎么办?我们家长是孩子的小帮手,合作伙伴,而不是监工,孩子还小,推给辅导班不如自己亲自来辅导他。所以有了问题不能只是看应该找谁算账?责任人是谁?是谁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孩子们很敏感,他们的感知能力很强,他知道自己考试没考好,也很紧张,妈妈要做的是说出事实,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他的心情,这样他的紧张情绪会慢慢的下降下来,才能和妈妈一起好好的交流,不要忘了要有适当的肢体接触,平时我们也会有很多抱抱来表达喜欢,为了让孩子知道妈妈还是爱我的妈妈,所以我紧紧的拥抱了我的孩子一分钟,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一开始他很紧张身体有些僵硬,后来慢慢的就放松了。)
和他一起拿出卷子来,仔细分析试卷失分的原因,我明确的告诉他这次考试没考好,只能说以前我们有些地方没有学好,没有记牢,只要我们多多练习就好可,这次考试给我们提了个醒,这也给我们指明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后来的日子里,也赶上疫情在家里上网课,我和孩子一点点的练习,从字词、组句子、再到怎么样来做阅读理解,怎么样写作文?我们一点一滴的慢慢赶了上来,孩子也逐渐有了自信。
孩子一开始怀疑我能行吗?妈妈爸爸要做的是给他信心,让他有胜任感,让他觉得我能行,他就能慢慢的追赶上来了。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不能说很好,但是起码能算中等偏上了,也说明我们的追赶有了成效,继续努力!
让我高兴的是他做作业的顺序也改变了,原来回家做作业都是先做数学,再做英语,最后做语文,因为他觉得语文最难,也有点磨磨蹭蹭,动不动就叫妈妈。可是现在回家以后,他说:"妈妈,我要先做语文作业,我要先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然后再把其他的完成。你先做饭吧,我有不会的再来找你!"这说明他有信心了。
妈妈,别慌!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