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第二天(一个课堂,一种理念)

            一个课堂,一种理念

          ——听贲友林教师授课有感

                  春晖五班  彭玲

      尤记得大学时代,一位语文教师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听课听什么?听学生的反应,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 ”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自以为然的认为,“听学生的反应”就是“听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反应”、“听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我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教学环节上。

      直至今日,参加春晖学院的公益学习活动,有幸听到贲友林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才让我暮然回首当年大学老师所说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听课,看学生的反应,其实就是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孩子!

      在贲老师精彩的课堂中,他不仅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真实质朴的数学课,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教育理念: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段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了小孩,便比小孩还要小。”从贲老师给学生分发的研究学习单上就能显现出他对孩子们的尊重与理解:我会做这道题,我的分析与解答;我感觉我不太会做这道题,我的尝试。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却能彰显出贲老师的大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说: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在贲老师数学课堂学生推导过程中也让我看到了这一道亮丽的风彩。孩子们细细地讲解做题思路,教师在一旁适时适当的引导,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成为了学了的主人。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一间教室的容量也可以很小,关键取决于站在教室里的那个人——教师,他的面貌与气度。

二、等待,发现孩子

      “ 不要急,你慢慢说,把它说清楚”,“你们听懂了吗?哪里听懂了?哪里没听懂?”、 “讲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画出来吗?”在一次次的等待中,孩子们交流、探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个新内容,学生自主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试误、探究学习过程。如果没有等待,而是传统教育填鸭似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听.、被动的学,那创造性还从何谈起?从贲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一次次的看到,只要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孩子们是可以自己当自己的老师的,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追求真实

      教育圣祖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贲老师的课堂中,很好的诠释了这些话语的真谛。贲老师潜默化的引导孩子求真,也润物细无声般的把求真的思想理念播洒在了听课学员的心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追求真实的过程。

      今天的我还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已不是今天的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9.7.18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