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时代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了赵、魏、韩三国的诸侯身份,史称三家分晋。以此为节点,中国开始了战国时代的统一战争。

在此之前的古代中国大地上,或者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也可以把那时的中国看作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强大的霸主晋国,已经陷入了六卿内战互相兼并的局面近百年了。

晋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世界的单极体系正在奔溃。其实也很像现在的美国衰退,这个世界的格局在这百年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这时候开始,各国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以期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先把自己变的更壮实。

第一个变法的是处于这个世界中心位置的魏国,他的位置以三门峡地区为核心,占有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北西部各一块,处于秦、楚、齐、赵等国的包围中。

四年受敌的危险境地,逼着魏文侯任用李悝率先开始了:从古老的封建贵族社会向军国主义国家转变的变法运动。

推动这一变革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科技进步,虽然发现铁已经有几百年了,但是含碳量过高的生铁太脆,只能铸造成简单的形状,不能锻打,不适合制成工具和武器。

到春秋战国之交,工匠们终于找到的降低铁含碳量增加柔韧性的办法,铁合金出现了。这一科技进步,直接把中国带入了铁器时代。其意义不亚于现在的四大未来科技的出现,即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量子计算。

有了硬度和韧性兼备的铁器,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把青铜用具换成铁器用具这么简单的改变,在生产上的进步就是牛耕终于出现了,这带动的是整个社会形态的改变。

以前的农业生产是这样的,比如:晋国第一代受封的侯爷叫姬虞,他是在很小的时候从他哥哥周成王那里得到分封的。周成王的摄政周公旦抱着姬虞,来到一个大号的牛皮地图前,指着现在山西运城附近的一个小圆圈,微笑着告诉姬虞:“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封国啦。”

姬虞开心的拍着小手,小脸上满是纯真无邪的笑容。

然后,周公旦从周国的国人中,挑了几个家族作为姬虞的属民,护送着姬虞去了山西运城。到了地方大家就开始要开垦耕地,建造房屋和城邑了。

那时候只有木制和青铜的农具,木制的不够锋利,青铜虽然够锋利但是又太软。这时候是用不了牛耕的,牛的力气太大,如果给它套上木制、青铜的犁,让它拉着走,走不了几步就把犁给整断或者整变形了。所以当时只能是人工开垦,遇到结实的地面要慢慢刨。

一个人一天开不了几亩地,得靠一个家族的全体劳动力协同合作,才能慢慢开垦出一百亩地。这样的协作模式开出来的土地,就没办法确定所有权了,只能是属于整个家族的。

比如晋国建国时的一个家族,我们就叫他魏氏家族吧,有八十户人家,他们在族长魏老大的带领下花了好几个月,开垦出九千亩土地,为了公平起见,后面的耕种是这么分配的:

每一百亩是一块,交给一户人家耕种,每九百亩是一大块,最中间的一百亩叫公田,外面围着的八百亩叫私田(其实我觉得叫口粮田更合适)。八户人家要先种中间的公田,再去种自己的私田。魏氏家族一共有十大块这样的田地,这一片土地就是魏氏家族在晋国的封地,族长就是贵族首领,卿大夫。

公田的产出,理论上是属于整个家族的公共基金,搞个水利、修个路什么的公共事业,就是这个基金里出,由族长支配。

私田的产出,算种的人家的收入,但是这个人家只有这块地收入,没有这一百亩私田的所有权,这是整个家族的不是你私人的,当然也就不能买卖。

晚上没啥娱乐活动,大家早点回家上床睡觉制造下一代,当族里的下一代长到成年,族里又会开垦新的井田分配给年轻人,家族越来越壮大。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井田制,也就是古代的公有制计划经济。

虽然是公有制计划经济,但是族长的优势太大了,族长家的饭食也是公田负责,这个嘛,也就难免族长家占点便宜啥的。八十户要种一千亩公田,归族长家支配,八百户一万亩、八千户十万亩,族长和族里普通人家的贫富差距随着家族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大,封建贵族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发明了既锋利又坚韧的铁合金农具,以前只能拉车、吃和做甲具的牛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犁,这个农业名词,这个时候才刚刚出现,以前耕地是没有“犁”这个方式的。

牛拉着铁质的犁,一个人在后面扶着,只管破土开石的向前走。可能以前一个家族八十户人家,好几天才能开垦出一百亩地,现在一户人家一上午就干完了。如果家里的孩子长大了,需要耕地,现在再也用不着依靠族长组织大家来干了。

这个时候,井田制就维持不下去了,一个稍微富裕点的家庭,买头牛,买套犁,自己就能找片荒地开垦出一大片足够自己家生活的土地,凭啥还要花力气去种那一百亩公田,白白把族长家养得肥头猪脑的?

实际上在二百年前的鲁国,这种对公田制的不满情绪已经出现,现在该彻底告别了。以后没有公田了,国家和贵族的税收是按私人田地的亩产收取一定比例,一般是十分之一。

私人家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的开垦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也可以自由买卖了,计划经济变成自由经济,国家的财政大幅度增长。

魏国法家改革的时候,第一个政策就是取消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到这个时候,中国延续了近二千年的古代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这一时期是中国的帝国时代萌芽时期。

然后根据这一土地私有化政策制定了军功奖赏制度,战场上的表现直接和经济利益挂钩,魏国改革时的奖赏制度查不到,但是基本可以借鉴后来记载比较详细的商鞅变法里的奖励制度。

商鞅规定获得一颗敌人首级,赐予国家二十级爵位的第一级,公士。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奖赏田一顷,三十步见方的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以前的经济体制是没办法这样大规模奖励战士的,因为如果把一个战士提升为贵族,国君就得拿出一部分属民和土地,去分封给新贵族。这也是国家的君主家族越来削弱的原因,几百年下来总有不少新贵族需要封赏。

魏国的新政策奖赏制度应该和后来的商鞅变法差不多,凭借这一军功政策,魏国打造了战国时代第一支纯地主组成的军队,世称魏武卒。由魏武卒组成的步兵方阵,在当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能不拼命吗,都是一群新政策的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自己家庭的美好生活而战,一人拼命全家获利,个个都是视死如归的勇士。

随着魏国通过改革获得了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在战国初期,成为第一强国,这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争相效仿。

到了四十多年后的公元前356年,落后封闭的秦国感到了巨大压力,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运动,即商鞅变法。

(这里稍微说一下秦国封闭的原因,陕西关中平原和河南中原之间由于地理原因,只有一条被称为二京古道的山路。这条路是在秦岭和黄河之间的一条峡谷,路的西端是潼关,东端是函谷关,长度大约六七十公里。东南去湖北也是一条山路,也有一座名关――武关。南面则是通往汉中四川的山路,有一座大散关。西面的甘肃宁夏当时太落后,还没有威胁,通往西面的山路里还有一座萧关。这就是陕西关中的四大名关。)

由于相对封闭安全的地理环境,秦国在铁器时代到来后的反应,比其他国家晚了几十年。到秦孝公决定改革时候,处于一种追赶状态。

这时候留个商鞅和秦孝公的时间不多了,落后了一个时代啊,如同我们现代人在即将到来的这场技术革命,带给世界巨大变化的前夜,国家错过机会将永远处于追赶之中,甚至是迅速灭亡。不夸张的说,那时候的秦国实际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为了迅速完成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保住自己的国家。秦孝公和商鞅没有时间去和国内的各个家族商量研究,找到最符合各方利益的改革方案。

在取得几个重要家族和国家重臣的勉强同意后,商鞅变法急匆匆的正式上马了。

划时代的改革,最难的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秦国的大多数重臣们知道现在的国际形势,不改就是死路一条,哪怕自己家族在某些方面要为国家整体利益做出牺牲,也不得不支持改革。

但是老百姓们绝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大多数人不到魏国突破潼关防线、楚国突破武关防线,把战火烧到自己家门口之前,他们是不会感觉到危险的。

尤其是以前在国家中属于特殊阶级的国人小贵族群体,承认土地私有化,以贡献论待遇的新政策,冲击最大的就是他们。

二千年来贵族阶级的优势就是世袭制,族长家庭永远是族长,公田收入保证了他们不用劳动就能获得最多的收成。不管文化素质、军事素质怎么样,他们从出生起就是国家干部和军队军官的垄断者。

下面的普通民众哪怕能力再强,贡献再大,要达到他们的地位,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能做到。社会的阶层流动停滞,带来的就是整体国民没有进取心和竞争力。

现在他们要失去自己的优势了,和这些小贵族讲道理是没用的,商鞅变法必须强制推行,已经落后了四十年,秦国没有步步为营的条件了。

商鞅把改革条令公布在秦国首都的城门,国民们都来研究新政,首都民众大多都是国人小贵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新政表示不满。少数人则看到了契机,觉得在改革中主动响应国家号召,会为自己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

于是大家在城门口议论纷纷,吵吵闹闹,有说新政好的,有说新政坏的。商鞅派人在一边观察,把说好的和不好的人全部记下来。

商鞅拿到名单后,交代给首都警备司令部一句话:“言便于不便者,皆乱民也。”全部流放。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空让你们在这里对新政评头论足,等你们研究出问题来,魏武卒的长戟都架到你们的脖子上了。

身为普通国人最在乎的自己眼前的利益,处于青铜时代的人民有几个看清楚了这跨时代时期的机遇和危险。

没时间讨论,也绝不允许对国家政策的质疑和抵制,绝不允许煽动反对新政的声音,现在需要的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大刀阔斧的把新政尽快推行下去。

在割了秦孝公哥哥的鼻子后,大贵族们的思想统一了,底层民众是直接收益者,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主要的反对声来自中产阶级小贵族,属于少数方,因此秦国改革还是顺利推进了。

在这之后十几年里,新政的成效显现出来,对魏国几次战争的胜利,秦国收回了河西之地,大批军队战士得到封赏,形成秦国新的中坚力量,这个改革的成果被固定了下来。

以后的秦国又顺应潮流的成了思想最开放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思想讨论最自由的国家,也是政府高层任用外国人最多的国家,因为秦国再也不愿在以后的国家竞争中处于落后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