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慧,专注于亲子教育和亲子阅读,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父母高质量陪伴孩子,我的育儿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9.2.19,坚持日更1个月19天(第49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亲子共读书屋做准备,享受自己悦读时光,助力于很多家庭。
好好说话、认真做事,成就孩子,成长自己,在未来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之前听到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但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这个家庭多半是悲剧。”
没孩子那会儿不懂,觉得太绝对了,后来比我先结婚的朋友,有孩子后很少出来聚会,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一年也很少能见一面,孩子小可以理解,孩子大了,上学了,也很少出来聚聚,说太忙了。付出那么多,但从她脸上看不到幸福快乐,看到的确是一脸疲惫。
在我的意识印象中,把孩子放在家里第一的位置是常态,因为我的爸妈就是这样,我的朋友也是这样,中国的大环境就是这样。
但自从四年前怀孕,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和自己经历育儿的过程中,慢慢的明白个道理,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太高是不对的,会出现很多弊端。
一直以来,中国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被奉为“掌上明珠”、长辈们的“心头肉”,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永远是孩子排在第一位,不仅会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也会让家长忽略了对自己的关注,对伴侣的关心。
一、越幸福的家庭,孩子的地位越低
我是看搞笑视频时认识Papi酱的,俗称网红,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自信,大方,还很幽默,最近看到她参加了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在节目里中她的的排名是这样的:
自己是第一位的,伴侣第二位,孩子第三,父母第四。
她的排名我觉得很棒,和现在的我相似,我的排名是:自己~伴侣~父母~孩子。原来的我可能正好相反。
其实刚开始,我也会不自觉的把孩子的地位提高,因为觉得他们小,更需要照顾,有一段时间家里就一团糟,我心情不好,老公心情不好,孩子也不开心,父母看着我们也发愁,后来发现是自己太专注于孩子了,把周围的一切都屏蔽了,甚至连自己也忘记了,意识到这点后,先改变自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开心起来,提高老公在家里的位置,反而家庭更和谐了。
自己的经历更让我觉得,照顾家庭和孩子是一门学问,更有兴趣专注于研究怎样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同时,留出更多的时间顾及夫妻关系和自身成长。
降低孩子在家中的位置,对孩子和家庭百利而无一害。
当家长以孩子为中心时,孩子自然而然地认为:在这个家庭里唯他独尊,他的要求,父母要满足,父母的要求,他学会了抗拒。时间久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自私冷漠不自知。
所以,别让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否则,等你老了,就会尝到自己种的苦果。
幸福的家庭,都把孩子排最后。
二、 不能把孩子看得比伴侣更重要
在很多家庭,孩子已不知不觉成为夫妻之间的“第三者”。
有很多妈妈坦言,有了孩子老公也顾不上了、自己也顾不上修饰了......注意力、精力全集中到孩子身上去了,孩子就是一切,殊不知这样做是不利于夫妻关系的,甚至会衍生出一系列家庭矛盾。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姑娘,在没有孩子之前,和丈夫到处旅游浪漫,曾一度被姐妹们羡慕。然而,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忽略了丈夫的感受,二人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一天不说一句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上学后,夫妻矛盾越积越深,常常因为孩子的教育而吵架。然而,他们不知道,彼此所做的一切都是同样的目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更不知道因为自己过分关注孩子,而忽视夫妻关系的经营,所以彼此常有吵不完的架,解不完的矛盾,各种问题越聚越多。
关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我之前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看。
孩子本是因为两人相爱而出生,现在两人却竟因孩子忘了相爱。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
其实夫妻是每个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应当始终居第一位,其它人只能退后其次,即使这个人是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忘了彼此相爱。
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许多妈妈在有了孩子之后,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微信昵称头像,都变成了孩子;
休息的时间,都变成了陪孩子上补习班;
和朋友见面,话题也都围绕着孩子......
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兴趣爱好也越来越少,很久都没在意过自己是不是过得开心,不知不觉中,我们把人生的价值、希望、重心,全都变成了孩子。
有个妈妈抱怨道:“我每天围着孩子转,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了孩子,而孩子还是各种问题,甚至越来越叛逆。”
经过了解才明白,她是个全职妈妈,每日要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营养、教育等等。实际上她过得并不开心,经常不自觉地带着抱怨和脾气去和孩子相处,后来孩子大了,学会了反抗,于是恶性循环。
辛夷坞说: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首先要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的爱你。
教育,不是只让孩子努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
千万别因为爱孩子,忘了爱自己。
有想开亲子共读书屋的朋友
可加微信(13754870130)
互相赋能,为梦想而努力
一起助力于更多家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