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过得很不开心,这是鱼妹亲口对我说的。
周五放学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周末的作业超级多啊!”我瞧她书包里没翻出啥来,心里还纳闷作业在哪儿、哪有那么多作业时,手机QQ滴滴地开始响了。打开一看,有几个家长都作业的范围产生疑惑,我便顺手打开了群文件——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语文四套练习 卷,打印成A4纸总共20张,以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为辅。数学老师上传了三套试卷文档,打印成A4纸总共7张。英语卷子已经发了一张,算是比较轻的任务。我一边寻思着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以至于不把孩子累坏,一边盘算着周末的兴趣班是否需要请假。鱼妹幽幽地说了一句:“愉快的周末不愉快,因为我讨厌写作业!”说出这番话时,她的表情是幽怨的,脸上写满了无奈,眼睛里也失去了孩子独有的奕奕神采。孩子的动机是最单纯的——只是怕花大量的时间写作业而已,而我看到的更多是令人悲伤的结果导向——孩子开始被动厌学。
我曾经在鱼妹一年级入学时信誓旦旦的保证六年后收获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样的保证在学校变相的题海战术中变得岌岌可危。学校有压力,来自上级教育部门、来自各类评先争优等等;老师也有压力,来自教学进度、来自考核评比等等;孩子有压力,来自学业成绩、来自在校的乖巧表现;家长更有压力,被动甚至不情愿地承接其他三方转嫁过来的学业压力——谁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凭什么其他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不可以?百态横生,穷凶极恶。最苦最累的当属孩子,因为他们在本该享受青春、挥霍激情的年纪早早地、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完成各门功课如山的作业量。
就拿这个周末的作业来说,我的内心是抗拒甚至是反感的。登记在册(孩子每天用于家校联系用的备忘录)的书面作业屈指可数,可是隐性作业量却在默默地滋生吞噬着每一个胆战心惊迎接期末大考的家长的心灵——三大主科老师悄悄地将试卷文档上传至家长QQ群,丢下一句:“需要的家长抱走”,待大家打开文档一看加起来将近20多页题目时,我想此刻家长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做吧,量太大,大多数孩子认真完成的时间不不能以小时计了;不做吧,总觉得亏欠了什么,老师的题型都是考试范围啊,多少能碰到必考题吧,不做就等于落后。这下可苦了家长孩子,一个在旁边和尚念经鞭子催的紧,另一个埋头苦做只好叹气。我只好不停地以“就快寒假啦”、“考前辛苦一点”、“一起加油”这些无关痛痒治标不治本的话安慰孩子、更催眠自己。
考前常态大抵如此,经历了四年小学学习生涯,我发现尤其大考之前,家长们焦虑,孩子们辛苦,足以说明应试教育的弊端至今仍未得到改善。一位孩子就读国际学校的友人惊讶地说,孩子什么时候大考老师从来不提醒,家长们根本不关注大考成绩,倒是平时学科作业的考核很严格呢。往大了说,体制内教育就是拔尖教育,资源不平衡、人口基数太大、就业竞争激励等等原因使得我们不得不以成绩出类拔萃,应试教育怕是最适合天朝的优胜劣汰机制了。往小了说,学校和,老师将教育压力层层转嫁至家长,普遍源于目前对孩子教育的“拼妈心态”,学校能跟给予的资源有限,唯有回家之后家长极尽智商之能事来辅导,佐以各大兴趣班如火如荼之态势,孩子们竞争的氛围是越来越凶残。
记得一位资深教师说过,现在的教育,摆在第一位的是心态教育。 不知这种趋势下,孩子和家长的心态该如何自处?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首以快乐为主,能跟乐观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毕竟社会是残酷的。其次有一份自食其力的能力,不需要光鲜亮丽,能跟凭着自己的双手打造一番小天地足以。最后希望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馈赠与他们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所有人和事。我不愿意看到他们在题海无涯中丧失心智,变得被动且厌学,变得虚伪应付。
不是所有的忙碌都称得上勤奋,不是所有种瓜的努力都能收获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