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看历史小说,电视上翻来覆去的汉武大帝、大秦帝国、雍正王朝、三国演义等等,让本来就混乱不清的历史与人物更跟粥一样一塌糊涂,混淆我视听,扰乱我思想,让我更看不清历史的真事面目。
在我看来,这种类似八卦的历史小说,本质上就是人们吃饱喝得后拿那些千古英雄人物开涮,跟我们天天追逐明星那点烂事没啥大区别。我还真是有点矫情,按我的原则,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说就不该产生,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答应的,没活着的都得爬起来抓我,自感心虚耶。
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以历史特别是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小说,严重扭曲了历史和人物的真实,并以小说这种长着翅膀的传播载体,让老百姓特别是没啥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老百姓,完全错误地理解和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和愧对先人的,也是不利于开启民智、培养有知识、有主见、有精神自由的现代国民的。
真实的历史其实已经扑朔迷离,我们想把它还原得尽量真实些就比登天还难,有无限的挑战;而且历史其实比小说还精彩、还震撼,还需要扭曲历史事实地胡诌成小说、硬把曹操写成人人皆可得而诛之的大反派吗?李自成从发迹到灭亡,把真实事件发掘梳理出来,就足够有戏剧性、震撼力和启发意义了。
从这一点上说,小公务员当年明月的那部《明朝那些事儿》,虽对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待商榷,但要远远好过那些写得极为复杂精彩的历史小说,比如二月河的一整套作品。这些历史小说不是不精彩,相反,都相当精彩,水平相当的高,但我只是不想被它们混淆我的思想认识。
因为人的意识是个奇怪的东西,长期氤氲浸染后,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之亦然,如希特勒以99%的选票当选一样,素以理性著称于世的全体德国人都被他忽悠进去了,悲哉。
这个我说得有点偏颇,您大可不屑一顾,我完全理解您。
引申下去,试图对历史真实性的发掘梳理,是多难的一件事啊。
古代,年代太久,记述太少,仅存的那点只言片语、甚至神话传说都极具历史价值,我们离历史的真实大概有到海王星那么远吧。即使是现代、当代,有文件解密的期限,有刻意的隐瞒,有故意的欺骗,有蓄意的引导,有辨识力不够造成的偏颇,有主观意识带来的不公正,等等,使这近在眼前的历史,也难以太让人信服。
在我看来,这个社会根本就在我的认识能力之外,自己原来还不自量力地每天孜孜不倦地钻研,还时常发点儿小议论、小感慨、小愤青,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啊。举旗人一挥手,往东!你以为他的本意真的是让你往东?太幼稚了。
所以,我服了,放弃了,好几年不读历史了,几十本啃过的历史书变成了吸尘器;好几年不看新闻了,看不懂,比如你知道很多新闻是应该反着看的吗?你知道为什么要播这条新闻吗?你知道你有多少不知道的新闻吗?你知道……算了,没个头。总之我认输。
我也基本不读小说,主要是太浪费我的宝贵时间,那么厚的一本啊,读完了能怎样?笑一笑?遐想一下?壮怀激烈、悱恻缠绵、心潮澎湃?跟《小时代》一起脑残一下?鄙人可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探索真知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跟这些虚幻、浅薄、无聊耗下去啊。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我从历史中根本了解不到真实的历史,反而是小说反映了最为真实的历史,远如《红楼梦》,近如我刚刚读完的《活着之上》。当然在艺术上《活着之上》根本没法跟《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在反映历史上,道理相同。
《红楼梦》假托没有任何朝代,但我们知道它根本就是清朝从鼎盛好衰落转折期的真实再现;《活着之上》没说自己是历史著作,但它讲述的当今社会、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故事,必将成为后世了解现世更为真实的载体,至少比史学家倒腾出来的那点历史更真实。
所以,好多治史家都喜欢到处搜罗古代的笔记、小说、札记、书信等等,不仅可以研究、佐证、更好地还原历史,还真是使历史研究这门科学趣味横生呢。
再反向引申开来,高富帅与白富美PK、创业到20岁就拥有了亿万资财的《小时代》体之所以红透大江上下,不是中国人真的富得满身流油了,而是全民做梦的真实反映。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在忙些啥?赚钱、赚钱、赚钱,花钱、花钱、花钱;有奶未必是娘,有钱肯定是爷;什么理想追求、什么道德情操、什么骨肉亲情,什么真挚友谊,都要统统让位给钱先生。
这样说好强充满了贬义,其实我本意不是这样,只是信笔如流水,行其所当行,忘了前面已是悬崖瀑布了。我的本意是,透过这些小说,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故意反映现实的也好,无意反映现实的也好,最终反映的都是真实的、赤裸的现实,比什么统计数据、砖家解读、史志传记,都更可读、可靠、可感。
今天说得有点乱,下笔也有点重,仅供看官喷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