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三十
赶回乡下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饿得可以吞下一头牛,我家先生说做好饭菜等我们,感觉特别的幸福。
到了家里,迟不见饭菜上桌,也没有见到大鱼大肉的样子,跑去厨房溜达了一圈,三个男人在厨房,一个做两个看,还有一个八十六的老娘在被差遣。
目测了一下,有一锅鸡汤,一个炒腊肉,还有其他没有炒的俩菜,连饭也只蒸了一小锅,完全没有豪华丰盛的赶脚,不是年三十吃大餐,连年有鱼吗?
着急的问了一下先生,先生说中午简单吃,晚上大哥家吃团圆饭。
可也得丰盛不是么?我的印象是除夕饭必须得多剩,要绝对的吃不完。
看着三兄弟在厨房叽哩哇啦,还有找不这样那样的调料,道具,还嫌弃各种的看不惯,不免为他们着急。
做一顿饭,男人们的效率真低,事也多,不免心里有丝嫌弃。
可怜了86岁的老娘,管理着诺大一个房子,所有的物品都得她知道啊,难免记忆力不好,管理不周。
嗯,简单的一顿午餐,吃出了大阵容,三兄弟齐上阵,最后由我先生负责洗碗。
我在想,要是在我的地盘,我一人做大餐,哪需你们这样的蹩脚啊。
难得男人们齐上阵,赶紧的点赞。
年三十的下午,辞年的小孩,一泼一泼的上门,每人拿一只鱼灯笼,排队围着堂屋走一圈,说些祝福的话,这个时候,当家的奶奶要摸出一沓一元的人民币,每个孩子一张。
不但有上门的孩子,还有成群结队的村民,都得一一上门辞年,这个时候,奶奶得每人发一只烟,如果坐下来聊天的话,还要奉茶,端上各式果子。
当家的奶奶,忙得团团转,真心不易,至少上百人得应付吧?
年三十的晚上,在大哥家,因有大嫂和她媳妇的撑台,年夜饭终于豪华丰盛起来,两婆媳还坚持一道菜一道菜的上,完美的让我们撑爆肚皮,幸福满满,这才是年夜饭嘛,我期盼的样子。
晚上在春晚的背景下,跟着妯娌们来一场麻将,虽然不善打,但是背后军师诸多,自带气场,感觉非常棒。
晚十二点,自家兄长甩视频过来,豪华春节的阵脚,光烟花就拉了一车,在他刚修的楼里,装饰得红红红红……
我们在乡下,走得是田埂风,因为禁鞭,走得还是宁静的田埂风。
除夕,就在指尖溜走了。
02 年初一
家婆的房子后面,修了一排3间的平房 ,据说是将来做大事的厨房,码的是柴火灶,大铁锅,堆了很多废木材。
小叔子兴致勃勃的要做柴火饭,他说他要主厨,做几个好菜,内心为小叔子拍掌。
为了清洗大铁锅,在两侄子的帮忙下,三个男人忙了几个钟,终于清理出可以炒菜的锅,两个超大的毛边锅。
小叔子掌勺于灶台前,二哥灶门前专职烧火,我先生招待上门络绎不绝拜年的客人。
而我欣然的帮男人们打下手,清洗萝卜,大白菜,竹笋,辣椒,蘑菇……洗好碗筷,摆好桌子。
后厨房,因有食材的味道,瞬间温暖起来,铁锅里面的菜烟,绕梁而旋。
进进出出观望的家公家婆,更像及了小孩。
原来,幸福的样子,就是这样,记忆中一家人在一起劳作的样子。
炒菜因为都是大锅,炒出来的菜有点偏暗,但却是幸福的味道。
在我的认知里,我最想要的厨房是西式开放式厨房,那里有高颜值 高营养 高浪漫的仪式,但比起灶门前的柴火锅,唯独少了份记忆中的温暖。
婆家的食材很简单,土鸡,土猪肉,塘里的鱼,烟熏的腊肉,园子里的菜,就是所有美味的源头,做饭也超级简单。
但这样的菜系,却养育了代代平江人。
清炖了一只鸡,只加生姜和盐;乡下白辣椒烧鱼带汤汁;豆腐皮红萝卜丝炒竹笋;还有小叔子自认为拿手的糖醋排骨;素炒园子里的大白菜,终究成为了小叔子的杰作。
初一的午饭 ,耗时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上桌了,家婆说:这个味道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