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身居企业高管的长辈对我说:“年轻人不要太浮躁了,做事要踏实,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拿自己的经历和我说:“你看我们那时候,大家都是从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开始干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到了今天,很多人都已经一把手或者负责人了。所以只要你踏实肯干,就一定会被领导赏识,熬也能熬到这个职位上。”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劝诫,当然他们的话,在当年并没有错,因为那是个什么都靠单位的时代,一个人进了一个单位,基本上就会干一辈子。那个年代,在一个单位除了获得领导赏识之外,剩下的就只能熬了,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论资排辈来的。
那个年代里,安全感都是寄存在单位里的。个人几乎没有什么选择自由,人们似乎什么事都要依靠单位来解决,单位这个具有丰富历史年代感的词,正是当年无数人梦想和追逐的地方。人们离开了单位,就像落单的孤雁,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些经验之谈,显然是他们一生都奉为经典的信条。但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从前的年代了。尤其是年轻人,很难再接受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的观念了,因为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企业创立,每天也都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倒闭破产,甚至解散。企业公司化市场化以后,那种凡事都依靠管单位的观念也就不再了,人们更愿意接受选择的自由,这是时代的进步。
单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安全感的追求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个经济下行,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优胜劣汰与新陈代谢在不断的冲涮着人们的求稳的心理,曾几何时,公务员招考作为“铁饭碗”一度如日中天,几千个人争抢一个职位。这背后的社会心理和以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一切都是因为成本,成本被无限拉高,导致安全感极度缺失。
安全感缺失,更是因为现实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风险在增加。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速转型的时期,每一个人都夹裹在时代的大潮里,普遍缺少安全感,加上房价高企,物价上涨更让人们内心深处有隐忧。职业和收入,作为一个人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来源,选择一个稳定的职业,无疑符合人们普遍心理预期的。尤其是在一线大城市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每个人都背负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但对人生而言,有时候安全感只会成为束缚自由的绳索。为了追求安全感,就会放弃冒险的念头,人生更倾向于四平八稳的状态。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一切又都成了一种新的“熬”。现实中,很多人都会焦虑,各个阶层的人都在焦虑,焦虑的背后就是安全感的缺失。
现在双创蜂拥,追求财富自由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数人共有的梦想。财富自由,那意味着你得先有财富,然后才能自由。在一个还在追求安全感的人的面前,谈论财富自由是一件装腔的事情,也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想而言。
然而,对人生而言,安全感与自由到底那个更重要?自由是有代价的,背后是机遇也是风险;要获得一定安全感,让自己可以在一个相对的舒适区域里继续待着,就得接受现状。多少人纠结在是要接受现实,这样稳定下去?还是选择挑战,出去冒险创业?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现实中走出体制外,还是留在体制内,困扰着我身边很多朋友。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里,提到这个问题时说:“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财务路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仅选择职业保障路径。当经济开始波动时,他们通常更加依赖职业保障,他们终生都在寻求职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