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东张西望了,集中注意力,看题!”
“这题没有你想象中的难,我来教你!”
“你今天补完这个也别急着走,把今晚作业不会的地方问我,我教明白了你再走!”
放学时间快到了,几个小组成员却依旧热热闹闹簇拥在一起。或齐心协力帮助学习小困难,或在他搞明白问题后安静写题的间隙认真做自己的作业,我们的教室俨然成了共同学习的海洋。科任老师一脸欣慰站在讲台,第一次不为底下几个作业缺交户而恼怒皱眉,真是一派“儿女团结,母慈子孝”的美好图景,让我这个班主任不禁有些动容。要知道,在上学期,我们的班级可不是这样的。
上学期班级的十个学习小组简直“貌合神离”,小组座位排布基本是由我拍板的,考虑到成绩、纪律、各种不敢放手。由于是“强扭的瓜”,组员间心灵契合度较低。且不说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两三个组能真正动起来,发表有价值的集体思考成果,班级其它地方也让我各种费劲。值日需要我天天检查提醒、作业总有几个不交不订正的要靠课代表放学前扯着嗓子催。大组评价表孩子已经习以为常,连常规评价都有点失效。科任老师每次说起不交作业不订正的都免不了吐槽不止。虽说我的班干部管理体系还是转得很溜的,但是群众不积极,也不是长久之策。
假期看了怀玉老师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深受小组建设一章的启发。其中提到“只有激发小组成员的内驱力,让组员之间建立深层连接,构建内在生成式新型小组文化,才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深以为然。怀玉老师在书中给了详实的操作支架指导,因此,在学期初我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目前仅仅开始起步,略做记录。
一、重视组长选举激发责任感
以往,小组长的作用被我们多少忽略了,我甚至会直接任命一些选不上班级重要岗位但学习态度还算端正的同学机会当小组长。然而怀玉老师却在书中提醒:“组长岗位至关重要,不仅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小组文化的建设者。可以说,小组长直接决定着小组发展的命脉,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氛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在小组建设上被我忽略了呢。
于是,照着书里的建议,这学期初,我从第一天就开始渲染小组长选举事宜。
在选举前期,我先召开了《我欣赏的小组长》主题故事会,在说明了组长选择与班级发展紧密相关的关系后,我们一起探讨小组长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明确小组长的任职条件。我们班孩子在定期开展的各类班级故事会中,已经养成了较好的故事讲述和提炼总结能力。因此,在孩子们的故事里,我们很快提炼梳理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能多角度看问题、擅长规划)、自律、责任感、人品好、正能量,积极乐观等核心关键词。通过投票表决,孩子们全票通过这些关键词作为选举标准。
对照这些标准,结合孩子们现阶段学业水平、常规纪律,接下来,由我和科任老师选出8名组长候选人,由孩子选出8潜力股组长。组长候选人实行等额选举,过半票通过即上任。潜力股组长则实行差额选举,大家投票表决男女各一。在选举前,都需准备竞选稿。候选人先竞选投票,随后再一对一帮助潜力股组长审稿。
这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却很有必要。在动员阶段,我告诉候选人们,历史都是由少数人改变和推动的,被历史铭记的都是少数人!你们就是那个可以被载入班级史册的少数人,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让班级更上一层楼。在我的引导下,候选组长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竞聘热情,催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对自己现阶段不足进行了梳理、思考对策,对这些优等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认知自我的机会。将来不管是成功成为小组领头人,还是没竞选上分散到各组去,都对团队发展有极其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得不感慨,怀玉老师这招真是高啊。
二、双向选择催生向心力
组长选举后,接下来就是小组的组建。对照书里的建议,给出小组组建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出组间应当“良性竞争促进学习进步;合作共赢创造向上班集体”的总理念后,我有些忐忑地放手让孩子开始为期两天的双向自主选择。
刚开始嘛,自然是“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般,每个课间都能看到孩子们因为达成共建小组意愿而欢呼、搂抱的场景。但很快问题就来了,比如有的小组只考虑自己,虽组建成功,却没有从宏观角度考虑班级整体,导致有的小组缺乏符合条件的组员却没办法成立,整个班的双向选择都要停摆;有的组长到了实操环节发现自己号召力欠缺,好友去了其他组,有些受打击,丧失了自信;有的组长比较强势,不顾及他人意愿,为了加快组建进度想干涉其他组的组建,险闹矛盾......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真有道理。看着这群抓耳挠腮的小家伙们在实践中探索着如何自处、如何交往、如何合作真是太有趣了。就在他们快要“打起来之际,我出面召开了小组长走廊圆桌会议。
会上,我请大家谈谈遇到的问题,再思考,从班级整体合作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组长中同时担任班长的小高自我反思到,自己管人管惯了,没能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在人员分配上与他人协商,这样是不恰当的;学习委员小乖建议道,我们应该要一起讨论一下同学们的学习程度再分配。比如偏科的同学,就可以找这科学得比较好的组长。每个人都能在小组中进步,才能真正带动班级整体学习;有些“受打击”的小徐说道:我平时对同学太严苛了,没有注意有温度的管理,我以后要注意才行......
如果说之前的竞选只是小组长立个FLAG表决心,那么通过实践,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是大局观,什么是担当。通过三轮小组长会议,最终每个小组长都真正带着使命感去与其它同学沟通协商,并把这一份共同进步的愿景传递开去。即使超级好的朋友没能在一个组,也互相结成对子小组立下通过竞争同进步的誓言。同时,小组长们也自发约定,每个月至少要召开两次小组长会议,小组长之间也要互帮互助同进步,探讨“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通过孩子们建组初期填写的小组分析表,我想,一个个团结、积极、向上具有向心力的小组已经初步形成了。
三、巧创契机激活小组
经过整整两周的组长选举、双向选择组建,本周,十个学习小组终于尘埃落定。但对于班主任我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让小组真正转起来?书中提到的私人订制的组约、为小组代言的名片、可成为精神纽带的循环故事、有特色的小组评价奖项我都想在接下来一个月中逐一实践。
虽然才过去两天,这些都还没来得及做。但是,光是常规学习与纪律,我已经看到不少可喜的变化。
比如今天在我的课堂讨论环节,第一次看到十个学习小组无一掉队,每个组都能输出有价值的观点。这两天的值日即使我不在,各组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任务完成地一丝不苟。而开头提到的互助学习,就让我最为动容。往常需要靠课代表催交,靠老师“盯梢”,分分钟还要偷溜的学习小困难,这一次,由于作业情况和小组积分直接挂钩,他们得到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监督与帮扶。除了科任老师作业复批的通过率明显提高,孩子能更高效解决学习问题,更让我感动的是,所有留下来陪“小困难”的小组成员并无半分不耐烦。我们的班级里掌声此起彼伏,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过节呢。其实,是他们自发在鼓励那些订正过关的同学。甚至A小组的同学明明可以走了,却主动去支援B小组还未解决问题的同学。这一刻,孩子们心里在乎的根本不是自己组能多拿几分,而是希望班级不要有人掉队,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怀玉老师说:“我所定位的班级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心意相通的精神共同体:围绕共同的班级建设目标,结伴而行,共同感受成长的滋味。”我想,在这次对我而言有史以来”最折腾“的小组组件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共同体的魅力!
随着小组活动的继续深入推进,我大概能挖掘出更多精彩。本篇未完待续,让我小小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