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号《拾遗集散》,文责自负。
一
每年夏天,知了鸣叫的季节,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人们便会沿着渠沿捉“知了猴”。渠沿多杨树,土地潮湿松软,是“知了猴”多生的地方,也是人们习惯而向往的地方。
傍晚,只见村子里星星点点的手电灯光忽隐忽现,有顺着地面寻找的,有沿着树干寻找的,也有在灌木丛中翻看的。小孩子一手拿手电,一手提个塑料袋,不声不响地查寻;大人们有的提个蛇皮袋,有的提个铝制烧水壶,头顶着矿灯。不时传来知了飞走鸣叫的声音,也不知是受到惊吓而走,还是因为后代的早逝,无从领略知了的思想。
农村做“知了猴”的方法很简单。把捉回来的“知了猴”倒在一个搪瓷盆里,放盐加水并盖住,说是这样可以让“知了猴”吐出肚子里的土腥味。第二天,把“知了猴”水洗几遍,沥干水分,放进油锅用油炸,炸好的“知了猴”焦黄鲜嫩脆软可口,孩子们吃的是涎水长流。听说蝉蜕是一种中药,可以治病呢。但这些吃“知了猴”的人纯粹是一尽口福,估计没人考虑药用价值吧。
现在啊,有的食堂也在夏季供应菜品油煎知了猴,不知是年龄的原因还是良心发现,只是觉得有点残忍而不忍去点餐尝鲜,所以也就没有再吃过知了猴,但是其味早已深藏脑中了,时时想起来还有一种满足感。
二
暑假期间,正当瓜果成熟季节,我和村中伙伴不顾炎热,顶着日头套知了为乐。一根三四米长竹竿,用铁丝握一圆环固定在一头,把洗衣粉袋穿在铁丝圆环上折叠一圈,用缝衣针缝合,便做成了套知了杆。套知了时,屏住呼吸,轻轻把杆上袋口指向知了,袋底稍微朝下,袋子凑近知了时加力,知了一惊,便会朝下俯冲,正好落入袋中。我们把套来的知了翅膀揪掉一半,它便再也飞不起来。大夏天也不管天气炎热,一下午可以套到十几个。
我们把套来的知了裹上泥巴放在火堆里烧,就为了它脊背壳里的那一点点肉。那时候,平常家里是吃不起肉的,也就用它打了牙祭,而且乐此不疲。
套知了一般在村后的树林里,或者在村中人家的后院。我们发现有人家后院植有果树,以石榴、梨、枣树为主。我们便偷偷地用套知了的袋子套石榴、梨,甚至连枣也不放过。有一家后院的枣很甜,圆圆的长得和现在的冬枣一样,村中人叫它“铃铃枣”,估计因为它长得象铃铛吧。不过,我们也经受了受人怒骂的滋味。你想,家中后院几棵果树也就长了稀稀少少几颗水果,自家孩子想尝个鲜都舍不得,未成熟就被我们这些毛孩子偷套去了,怎能不光火?于时,村道上便时常传来村民犹如泼妇骂街的叫骂声,我们的脸便红的像猴子屁股一样,父母亲便会忍气吞声用眼睛盯我们几眼,恨声说道“娃呀,再不敢做这些亏先人的事了,你让我们把脸往哪里搁呀!”
乐在其中,甜在口中,想在梦中,愧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