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三 江(2)

《笠翁对韵》简介

三 江(2)

  •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 niǎn ] 对徒杠[ gàng ]。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xiáng]。

  • 灯闪闪,月幢幢[ chuáng ] 。
    揽辔[ pèi ]对飞艎[ huáng ] 。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máng]。

  • 酒量微酡琼杏颊,
    香尘没印玉莲双。

  • 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
    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 yú ] 江。


步辇[ niǎn ]:古代皇帝或皇室乘坐的人力拉的车子。

徒杠[ gàng ]:轿子。徒,徒步行走;杠,指抬轿用的杠棒。一说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

搁竺:竺,同“杼[ zhù ] ”,织布用的梭子,搁杼即放下梭子,与停针相对。女子停下手中的针线、织布动作。

心降[xiáng]:降,安稳,平和。心降,心绪平和。

幢幢[ chuáng ]:朦胧的样子。

揽辔[ pèi ]:辔,马缰绳。揽辔,控御马匹缰绳。

飞艎[ huáng ]: 艎,可载大批人马的船,大型渡船。飞艎,飞驰的大型渡船。

尨[máng]:多毛的狗。《<笠翁对韵>三 江(1)》中有“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

香尘没印玉莲双:西晋富可敌国的文学家石崇,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宠爱的姬妾踩踏其上,没有留下脚印的赏赐真珠;如果留下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东晋王嘉《拾遗记》:“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红叶题诗的故事。韩翠苹,又称韩采萍,是唐僖宗时期一名宫女。“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时节,采萍在一枚大红枫叶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放入御河,顺御沟水流出宫。
正巧被徘徊在宫外的于佑捡到,诗句幽怨哀伤,联想起自己的不得意,于佑难以释怀,也在一枚红叶上题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入御河上游。
后来,宫女外放,于佑在朋友韩泳的介绍下同韩采萍结为夫妇。采萍无意间在于佑的竹书篮里看见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红叶,惊诧不已,取出自己收藏的题诗红叶,墨迹犹存,正是于佑当年写下的。韩氏在拾到于佑题诗的那片叶子时,又回了一首:“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过十年。
韩泳宴请于佑夫妻吃饭,席上让夫妻俩谢他这个大媒人,韩采萍笑道:“吾为佑之合乃天也,非媒氏之力也。” 韩泳问说何以见得,采萍取笔写下一首七绝:“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唐 韩氏 《婚宴集上索笔为诗》)

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 yú ] 江:湡江,一说湘江。南巡时,不幸死在途中,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居住在洞庭之畔,得知消息后日夜痛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生出点点斑痕,即斑竹,亦称湘妃竹。


精读《笠翁对韵》,我是认真的!

三五字,九十对,展现的,是一幅幅绚烂神奇的自然画卷,是一场场广博生动的历史过往,是一首首欢快明丽的童声歌谣。

插上翅膀,煽动想象,飞扬遨游于这天地长河之间,诵读、理解,是愉悦的,记忆、背诵、默写,还是痛苦的……不过,锲而不舍,反复习练,终是会拿下了的。

没有童子功,只有下笨功夫,还能怎么办?

不贪多,一天一大组四小组78个字,90组,90天,挑战一下!


《笠翁对韵》简介及一东
《笠翁对韵》一 东(2)
《笠翁对韵》一 东(3)
《笠翁对韵》二 冬(1)
《笠翁对韵》二 冬(2)
《笠翁对韵》二 冬(3)
《笠翁对韵》三 江(1)
《笠翁对韵》四 支(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