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似乎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的问题了。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人?大多数同学的答案都是诸如:科学家,将军,宇航员等等。仿佛不把目标定的高一些就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般,可长大后却大多被现实绊住了脚,在大城市欲望的气息中喘不过气,嘲笑着才刚开始就灰暗的人生,儿时的梦想自然也没了声息。这样的故事不约而同地发生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好似每一个梦想家最后都变成了穿梭在高楼大厦中没表情的人类。
生活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是我们在过着生活?还是生活在拖着我们强行朝着时间走?《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中唱到:“我看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们从前那样。”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少年们最终也选择了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熔炉最擅长的就是把年轻的骄傲狠狠摔碎,给他们一个叫做现实的巴掌,还让他们捂着脸流着泪忍痛说对。可能这真的是成长的毕竟路途?但我不太想变成这样。如果这真的是成长必经的路途,但至少不是现在,对吗?那选择似乎就很明显了,只要还有一秒没被现实改变,就坚持一秒的少年的模样。
梦想啊,还真是个浪漫的词语。谁能说自己年少时未深深为他着迷呢?要知道,少年的梦是世界的梦,少年站立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一无所有的年纪,仅凭一腔热血就感觉自己能拥有一切,撞南墙撞到头破血流也绝不罢休。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词语,追逐梦想的人是全身都在散发光芒的,但追逐梦想的路却并不全是光明的。《乐队的夏天》中的乐队坦言乐队月收入一千,完全是入不敷出,抽出生活打工的钱玩乐队。
很多已向现实跪地求饶的人会嘲笑他们像傻子一样,饭都吃不起了,还搞音乐?这不过是内心某处已经坏掉的他们在讽刺当年放弃的自己罢了。纵使满身褴褛,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时过境迁后任何事情替代不了的。
《佛经》中有言:“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梦想是月亮,是彼岸,现实是六便士,是浪涛,海是路途,是追逐彼岸时途径的风景。追寻梦想的热泪盈眶是光,追寻梦想的人至死年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难道不是一句很好的话吗?就算未到彼岸,那海留在心里火焰永不熄灭。
理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向这个世界还手吧!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