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真自由训练营第一课的思维导图。
由于喜欢幼儿教育方面的内容,以前经常在听课中听到“要推迟孩子的满足感”,但我其实一直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认为延迟满足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多坚持一会,能增强他们抵抗诱惑的能力。听完课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推迟满足感原来是为了自律,这是自律核心第一大要素。
推迟满足感推迟的不是别的,而是小我的满足感。因为小我是趋利避害的,一旦触发器被触动,比理性的我要快6S,这6S足以让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
想想我自己,以前在家里和父母不愉快时,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小我被触发了,一下就反弹,我就开始任由自己的情绪肆意发展。在家里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因为大家都不懂得深刻的思考,不懂得把小我和理性的我区分开,更不懂得用理性的我来掌控小我,任由大象(小我)任性,小事结果就变成了大事,也伤害了家人间的感情。
推迟满足感最核心的观点是:重排痛苦与快乐的顺序。重排顺序后,才能看到情绪,才能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直面问题,才能获得问题的成长和责任感。而当我让小我肆意妄为时,也就是让小我爽了,理性的我就弱了。如果重排了顺序,先让理性的我牵制住小我,就等那么6秒,理性的我就回来了,就能看到当下的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习这些,对我来说是从本质上理解了推迟满足感到底是什么,希望自己今后遇到问题时,先用分身术觉察,先不满足小我,先苦后甜,做到自律,才能有真正的自我成长。
在小组讨论时,我的问题总结是:“关于自己对感情问题的处理能力:婚前恋爱失败是升级区(恐慌区),无助痛苦不知怎么办,然后寻求帮助,进入成长区。婚后是在停滞区和成长区中不断轮换。现在大部分在舒适区,当有了问题自我觉察梳理、看书或者咨询,很快就能进入成长区,所以进入恐慌区就很少了。”
很感谢我们小组的成员和助教,他们帮我理清了什么是舒适区,成长区和恐慌区的区别,让我明白了成长和升级的区别是以痛苦程度或难易程度来划分的。
2张短期自律提升表如下:
在填写短期自律提升表时,发现自己在自己的身份和标准上还是有点模糊,设定标准应该设定多高呢?如果设定太高,没有完成,仍然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就像是现在,我由于昨晚外出有事没有及时写作业,今天上午上班一开始又有点忙,后来听思维导图由于比较仔细又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真正写文章时内心却充满了焦虑。但同时我想到老师说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打算先完成作业,后续再补充修改。
这次作业事件也让我意识到,它对我来说是件难做的事,我一直有点逃避,其他的事也都是逃避的借口,难做的事,花费时间多的事,该做的怎么都逃不了,只有勇敢面对了那些害怕的,才能有内心真正的快乐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