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教师们网络里传得风风火火的一篇小小说,内容如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了他中学的老师, 于是上前恭敬的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
老师:“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
学生:“老师您再想想, 我是当年在课堂上偷同学手表的那个学生。”
老师看着面前的这位学生, 还是摇了摇头说:“我真的认不出你了。”
学生:“当时您叫全班同学都面向墙壁站着,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从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时,我想我一定会受到您的严厉的训斥并予以严肃处理,从此以后我在班里是抬不起头来了,这将给我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耻辱和创伤.... 。
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我想像的那样,您把手表归还给失主后,就叫我们坐回原来的座位上继续上课。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从来没有被提起过,老师,现在您应该记起我了吧。”
老师微微一笑说道:“我怎么会记得你呢?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 当时我也是蒙上自己眼睛来搜查学生的口袋的。”
学生听完,眼泪夺框而岀,他紧紧的把老师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岀来,彼此就这样默默拥抱着...… 。
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给人改过的机会, 这不仅是老师的善良和智慧,更是一种崇高的慈悲境界和人格魅力。
小说读到这里结束了。我想起很早之前读过的另外一个教育家的故事:
班里一个同学的贵重物品丢失,这件事报告给老师之后,老师没有在班级里大发雷霆,而是心平气静地告诉同学们:一个同学的贵重物品不小心跑错地方了,但是不知道他到底在谁那儿。下边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做个游戏,看看这个东西会不会回到这个同学的身边。
于是所有孩子闭上眼睛,从丢东西的同学身边走过。当到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那个东西真的回来了。
我觉得《蒙眼》这篇小说就是从这个故事变异、转化而来的。只不过小说的构思和结尾更让人富于幻想,激发读者读下去的愿望。
“知心姐姐”卢琴说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头,而是失去面子和尊严。当你知道孩子偷了东西,但不能确定时,请你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冤枉孩子;当你已经有证据确认孩子犯了错误时,请一定给孩子留点儿面子,孩子会为此感激你一辈子。
著名作家梁晓声写过一篇文章,写他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十分困难,父亲又患了哮喘病咳得很厉害。他听说橘皮能治哮喘病,便偷偷拿走了教室窗台上晾的干橘皮。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一直替他保密,没有对别人说起。梁晓声说,他从内心深处感激这位老师,这种感激之情持续至今,鼓励着他用一生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好多年前,我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曾经引用过这个故事的方法处理过类似的事情。
记得一个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我非常友好地对全班同学说:“班里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大家都知道在谁那儿。请你在今天晚上睡觉之前,让东西回归本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战胜自己的。”
第二天早上丢掉的东西真的回来了。我在班里表扬了那个战胜自己的人。后来,这件事也就没有人再提起。
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一个女生找到我,小声对我说:谢谢你,老师!给我留下了面子。你的话,我永远记住了,你的原谅,我永远不会忘。
当时我明白,那个曾经让我牵肠挂肚的问题学生,终于找到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来都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没有提起过那个曾经给我留过话的同学。
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拥有的美好素质,或者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智慧。我们只有这样尊重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学生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