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诗,首先不得不先提到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岁于上元三年(762年)。盛唐时期的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一生游遍祖国山川;他的诗如其人,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意境奇妙,颇具浪漫色彩。
杜甫写诗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权力诚可贵,富贵价更高,若为诗酒故,二者皆可抛。
要问他喝酒喜欢到什么程度,且看:纵使“独酌无相亲”,他也可以“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天有酒星,地有酒泉,天地之间有他“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但得酒中趣”“酒酣心自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不知有吾身”。
他走到哪都不忘酒要随身。毕竟他的世界就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在清溪,“我携一壶酒,独上江祖石”;过襄阳,他“车旁侧挂一壶酒”;归石门,他与“云物共倾三月酒”;闲来无事,就“把酒望远山”“且对一壶酒”。
如果说这是独酌的乐趣,那有好友共同举杯,更是无酒不欢了。“见客但倾酒”,送梁四“玉壶挈美酒”,送吴五“送行奠桂酒”,呈卢六“我亦为君饮清酒”,赠崔侍郎“常见一壶酒”,赠闾丘“野酌劝芳酒”,留别刘少府“闲倾鲁壶酒”。他的好友王历阳不肯喝酒,更是写诗嘲笑“不饮杯中酒”“吾于尔何有”,“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见到元丹丘,他便“开颜酌美酒”;留别逖裴,他也要“劝尔一杯酒”;赠王汉阳,一杯不够,再来一杯,“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送别苏明府,更是心心念念,“何时更杯酒”。
世间好酒千万,如果不能尝尽,便是遗憾。李白喜欢游历,更喜欢这各地的美酒。在金陵,“朝沽金陵酒”“且换金陵酒”;游谢氏山亭,“田家有美酒”;在汉阳,“莫惜连船沽美酒”;登栖霞山,“白发对绿酒”;在广陵,用“玉瓶沽美酒”;春日独坐,更是期待好友“何人共醉新丰酒”。
李白爱喝酒是出名的,但是酒量如何呢?“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每天都喝三百杯,只能说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饮酒的嗜好。毕竟,不管喝多少,喝完就醉,醉了就赋诗一首。不,也有可能一次三首。他陪侍郎叔游洞庭湖,饮了“巴陵无限酒”,便赋诗三首。在《襄阳歌》中,期望“此江若变作春酒”,更是酒量不可斗量。在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同欢万斛酒”,“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过,唐朝的酒,纯手工酿造,最多也就是今日啤酒的度数,7°到8°。所以三百杯或者万斛酒,也还能理解。
杜甫有诗写道:“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
这唐代的酒也不便宜啊,酷爱喝酒的李白,也只能“鹔鹴换美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十千五千旋沽酒”了。
总而言之,细数历代诗人,能将酒爱到如此程度,饮酒作诗留下了如此多名篇,酒中仙李白当属第一人。换个角度,煮酒论诗,读李白,又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有美酒,有故事,何人肯与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