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李克富老师发出这幅图让大家找物件。我在仔细搜寻的过程中,偶尔看到了几件,最后那个类似蛋糕的三角形找不到。我感觉这个东西像是蛋糕,应该在放吃的地方找,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又根据颜色向白色的图案地方找,很快找到了,原来在瓷砖上。
受同学们分享的影响,我也思考李老师出这幅图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让我们仔细观察,找出6个图案以外,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心静。我感觉在观察的过程中,心静下来容易发现。当心非常静时,没有分别心,没有主观强烈意图,某个图案一下子就会映入眼帘。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越是想急于发现,感觉越紧张,反而越找不到。
寻找规律。最初我是根据物品的用途,大约存放在什么地方?比如小鱼是吃的东西,不可能放在洗手间。找了几个后,剩下的我一遍遍的看,找不到了,心中有点急躁,越急越找不到。于是我又静下心来,不再执迷于物件的用途,而是根据颜色寻找,很快就找到了。用途很容易被迷惑,通过颜色能够及时发现差异,便于确定目标。
看与见。每个人所看相同,所见不同。有的人很快能找出,有的人费了很长时间能找出来,有的人可能一直找不全。比如,我们看到树叶动,有人看到风,有人见到空气流动。看苹果落地,我们看到重量,牛顿见到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你心中有什么才会见到什么,你不会见到你心中没有的东西。我们的所见是由我们的高度和格局做决定的。
心理要虚,不要太实。如果我们太执着于那个物件,一门心思找物件,太实了,那就相当难。如果把心放空,无分别心,无利欲心,无急于证明,则很容易看到。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比如这幅图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我们看到的有先后,我们找到的物品也有先后。因为我们所见有先后,我们经常认为是先有因后有果,其实心理的因果是同时存在、互为因果的。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只执着于一个因,心理助人就是帮他找到另外N-1个因。
分化与泛化。分化看到差异,差异就是信息。分化的反义词是泛化。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婴儿拿东西,从大把抓到用手指头拿,这就是越来越分化。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比如给狗做实验,狗听到铃声就喂它食物。只要铃声一响,狗就会有唾液分泌,其它类似铃声的声音响,它也会有唾液分泌。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有心理问题的人经常出现分化不良,情绪容易泛化。比如一个女人的丈夫出轨,这个女人认为所有的男人都不好,看到男人就生气,这就是情绪泛化。分化良好的人能够把她丈夫出轨和其他男人分开。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分化找差异。比如一个妈妈总是对孩子的学习、未来担心焦虑。她看不到孩子的变化,我们要引导她观察孩子,看到孩子今天与昨天有何不同,让她找孩子呢闪光点、动情点、差异点。只要她关注到孩子的变化,她的焦虑就缓解了。
解决心理问题是引导大家往内求,调动心理资源,而不是向外抓取。只要心理内部资源开发了,外部则会呈现出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