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成为他评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源于高中的语文老师。那一年读了好多的席慕蓉,上交周记的文字里便多了很多小清新,懵懂的少年运用了很多到今天都还没完全领悟的词汇,那些文字很像汪峰的歌词,堆砌在破旧的日记本上,两行红字的赞许评语,成就了事实上无怨的青春。
母亲的期待一直是我沉重的包袱,却要承认她在小学时代留下的作业对于今天文字的意义,每天一篇额外的作文,练了笔,也种下了文艺青年的根,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撩妹的重要手段是写信,情书逐渐代替了作文,成为我情感迸发的外在表现,记得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初恋情人的决绝分手让我拿起了笔,一年之间近百封情书的历史,今天想到也还是会汗颜,大多数信被退回也许压根儿并没有寄出,那些情书会让自己感动,却从不曾成就一段姻缘。
对母亲教育方式的不认可,让我成长的过程中充斥着逆反,回忆起与父母最好的情感连接,是在国外独自工作与求学时,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家书抵万金的感觉一直留存到今天,距离产生的美成了我完美的边界,回到北京,现实中的情感沟通却糟糕透顶,随着他们渐渐年迈,我认识到了他们的局限与不可改变,只得无奈的把情绪承受下来。
这些年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不得,却丢弃了文艺青年基本功的修炼,多年不看书的恶果,在重拾写作的过程中慢慢呈现,而这些年被阻滞压抑的情感,逐步的躯体化了,凝结固着在肠胃中,肌肉里,我知道如果不让它们流动,自己迟早都会生病,尝试过太多让情感自然流动的方法,放纵本我的欲望去声色犬马,学习心理学让自己成为一个咨询师,不停的一个人去旅行,跑马拉松折磨紧绷的身体,它们或多或少的在改变着自己,也去伪存真的养成了一些习惯,却始终没能达到流动的目标,而写作则不同,仍然是写给自己看,每天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能够触碰到自己内心的柔软,感受到血脉的贲张与博动,活力又一次在体内荡漾,伤口在慢慢愈合,爱意重回我心。
写作群并没有什么活力,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很难去欣赏感受另外一个独立的灵魂,能看到的也是别人身上的自己,我要感谢那些认真读别人文字的群成员,也要感谢群主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只要一个人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心灵连接,或者从他律成功的转向自律,都是在走向心灵自由的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有了觉察发现了问题,做出新的选择才有意义。
而明天,我将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