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你是不是恨不得让孩子将所有娱乐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当孩子厌学的时候,你是不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处理?
当孩子遇到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你的孩子特别的没用?
我们都很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更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但是,我们常常太过于着急了。
孩子成长之路漫而长,很多你所鞭策他的话,在孩子看来,比冬日的寒风还冷。这些伤害孩子的方式,你做了多少?
1、当众批评孩子
孩子犯错,家长都会生气,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曾当众批评过孩子,只要有一次,你就伤害了孩子。
当着众人面去批评孩子,会极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损,孩子可能会变得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相处等等。长期如此,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极度自卑,另一种是放弃自尊,变得没脸没皮。
2、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你报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常常拿隔壁学习好的小明跟孩子做对比,在你看来,这是在激励孩子上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是在告诉他---你不如小明!
长期如此,孩子还会因为不如别人而变得自暴自弃,这种杀伤力也是不小的,所以家长要改变“比”这个习惯。
3、对孩子的快乐不屑一顾
孩子通常都容易满足,有时候,他会因为自己画出来一幅画而高兴,尽管这幅画画的并不好。这个时候,如果你嘲笑孩子的成果,并不屑一顾的对他说:“这有什么可高兴的,我随便一画都画的比你好。”这样,你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孩子还会认为,你不爱他。
如果常常得不到认可,那么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不自信是必然的事情,而且还会让孩子质疑自己,常常感觉不到快乐。
在这个时候,你鼓励孩子,孩子会觉得更加快乐,可能在获得了你的鼓励之后,孩子可能会更加努力的学画画,并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后可能会成为一个画家呢。
4、我都是为了你好
当你下班,拖着疲备的身体回到家,而这个时候,孩子不听话或者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你的要求的时候,你是否对孩子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我工作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上更好的学校?你能不能懂事一点”
“我这么节约,就是为了给你多一些生活费”
你可知道,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伤害有多大吗?你再想想自己小时候,你的父母也对你说过这样的话,当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常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以为,父母是因为自己才会遭遇这些,是自己让父母承受痛苦,从而让孩子对父母充满自责与不安。在未来的生活中,孩子将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心里包袱。
5、用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来教育孩子
“我小时候,哪有你们这样的条件,父母能给我们吃饱穿暖我们就很知足了。
读书的时候,根本不用你爷爷奶奶说什么,我就会好好学习。
现在看看你们,挑食不说,衣服稍微有点不满意就不要了。”
古语有云:时过境迁。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特点,你也不可能让孩子过你以前那样的生活。所以,你的榜样特点是不可能打动孩子的。
6、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有些家长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当成主要的训斥对象,一旦发现孩子的缺点,就在态度上、行为上有明显的表现并给与语言上的训斥。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很难让孩子改变坏习惯,而且还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更何况是孩子。
与其责骂孩子,不如多一些耐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7、你的情绪跟着分数走
我发现,现在,孩子的分数已经成了家长情绪的温度表或者是引爆器。
如果孩子考试不及格,那么,家长通常会大发雷霆,有甚者还会体罚孩子。如果孩子考取了99分,家长虽然高兴,但是还会因为失去的1分而指责孩子考试不认真。家长这种对分数极为重视的态度,会让孩子害怕考试,更害怕考出来的分数到不到家长的期望。
这些年,在高考之后,新闻总能报道出“因为考试成绩而自杀、离家出走”等等事件。发生这种事情,不正是因为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的分数吗?
孩子就像一颗萌了芽的种子,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更需要爱和阳光。激励孩子,其实不必恶语告知,换个种方式,换个心态,也许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多表扬你的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因为,他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