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己煮饭菜,嚼着都香;喜欢怀念老地方,想着都美。
不过,恋旧不代表逃避现实,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当代,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农耕下诗意田园的一种怀念。
儿时的课本曾经勾画的美丽梦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也都实现了吧。
我曾多么的喜欢高楼大厦,单家独锁,屋子可以长久保持干净,没有柴火灰末飘飞,隐私也可以保护的很好,没人闲言碎语。邻里大多不认识,房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偶尔见面,大不了问句:“出去啊,回来啦”,等等,不咸不淡。
时代向前,文明总是不断发展,当下的许多方面都很好,比如隐私保护、厕所卫生、交通便利、信息流通,以及全球视野等。
但在梦里,我还时常回到从前。
农耕状态下,人们生活的节奏很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悠悠扛着锄头下田,慢悠悠开着拖拉机回家。孩子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躲在麦堆里玩耍,捉迷藏,不用大人操心。
邻里抬头见低头也见,有时吃饭都要凑到一起谝闲传,你端大碗吃面条,我捧馍馍就大葱,边吃边聊,十分热乎。
晚上,经常有人来串门。每当大门上的铁环咚咚响起,屋里坐着的人便会拿起手电筒起身往出走,里面问:“谁呀?”门外答:“是我。”
开门入座,孩子们得学着有礼貌,端茶倒水、递烟添火。有的人沉屁股,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又寡言少语,就那么一根接一根的吸烟,眼睛盯着黑白电视,吧嗒吧嗒。
那时的耳朵有福气,噪音少、故事多。孩子们经常听着大人们各种各样的鬼怪传闻,一边捂住耳朵喊害怕一边伸长脖子再偷听。人们对大自然有敬畏之感,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如果谁家孩子半夜闹腾,女人会拿出一个盛水的饭碗,插上三根筷子,口里念念有词,问着是不是哪位先人来看孩子。如果念到谁时筷子立起来,则要给这位先人撒些米粒、倒杯茶水,让他吃饱喝足赶紧上路。
单元楼有了隐私保护,可是少了很多快乐,各家自扫门前雪,互不干扰,也没有交集。防盗门上的猫眼,时不时瞄一瞄,看看有没有面目可疑之人。孩子也不能离开你的视线,随处听说的偷孩子风声会让你神经紧张。
蹲马桶也不忘带手机,那里有你去不了的远方、得不到的梦想。我们宁愿花时间消磨在虚幻中,也不愿多花精力陪陪身边的人。
忽的想起这句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么,就以这首诗作为结尾吧。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