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带来的是纸质媒体的逐渐没落。人们一面在说书店不死,一面用kindle、阅读app代替了手捧一本书静静翻阅的时光。今天还看到一种说法说:“不是实体书店复苏了,是咖啡馆换书店的风格装修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逛书店,每到一个地方提前踩好点的必定有日料、咖啡馆和特色书店。
即便是在纸媒没落的今天,独立书店的存在也必定有它的意义。
在黄山工作一年,青山绿水,山间盘绕的袅袅雾气,徽派的马头墙、白墙黑瓦早就已经看的审美疲劳。人们都喜欢去西递宏村,黄山老街和光明顶,我偏不。一向喜欢小众的我在一个秋雨濛濛的周末,驱车前往这个坐落在皖南小乡村里的最美书店-碧山书局。
碧山书局,当然是在碧山村里,而碧山书局的创立源于一个内地设计师欧宁等文化人在2011年启动的名为“碧山计划”的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以复兴乡村文化留住乡愁。南京先锋书店钱小华开在碧山村的书店“碧山书局”,作为“碧山计划”中的一部分,2014年5月开业后,立即成为碧山村最热闹的公共空间和旅游景点。
去的那天飘着小雨,山间飘着雾气,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白塔,好像误入了一片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而人迹罕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啊这条路对吗?导航上是这样的啊…真的是这里吗?这样的农村怎么会有书店…
结果就真的在这里,碧山书局-南京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即便隐匿在这乡村深处,也不断的有文艺青年前来朝圣。
书店所在的祠堂叫做启泰堂,中间的天井颇有徽派建筑特色,据说是肥水不外流的意思。中间的石凳上摆着几盆郁郁葱葱的花木,正好下雨,全部搬到天井中间在喝水。走进书局,三面几乎一直延伸到一层楼屋顶的书架,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籍。
小窗边的一枝花
二楼内景
走上吱吱呀呀的老楼梯,二楼是类似于咖啡馆的书吧,墙上挂着一些画像和碧山计划中曾举办过的一些活动,运气好的时候能赶上一些band演唱。木质书架上几乎都是外文书,凭着徽州老宅的窗边,看着雨滴从瓦片上滴落,远处氤氲的群山和白塔,再看看手边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外文书,不免觉得有那么点格格不入,到底是艺术家的世界,凡人还是不太懂。
书店外的泥巴墙上也塞了一排书
牛圈咖啡馆
书屋的旁边是一间咖啡馆-牛圈咖啡馆,据说以前是牛圈,然后改造成了咖啡馆。既然没有闲情逸致坐下来看本书,喝杯咖啡写张明信片也是好的。
随身携带的pilot cavalier,比LAMY好用一百倍,德系的笔头还是不太适合写中文,用来用去还是对日系钢笔最长情了。
在这样的乡村小书屋,被雨拦住脚步,静静地啜着咖啡给好朋友写一张明信片,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咖啡馆内景,玻璃天窗通透,墙上挂的是一些老旧的书信,满满都是岁月的味道。
特别喜欢这张结婚证,看着就想到以前网上一段很红的民国结婚证词: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次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写完明信片塞进小红邮箱我就离开了这个乡村最美书店-碧山书局。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前方还有一个理农馆。也是一间老屋进行了改造,天井内种着不明树种,老屋内出售的是各类旅行纪念品,有着徽州特色的手绘地图、明信片,各类小竹编,还有一些创意粗布麻衣和拖鞋等。
离开的时候碰见了一只瘸着腿一蹦一跳的小狗,好像在为我们领路。
2015年9月28日,碧山书局的设计师欧宁在他的微博中记录:此时到田野走一趟,只有一轮明月在兀自倾洒它的光芒,远处的山竟大方地显出脊形,地上的桑树抖露每片叶子,只有虫鸣发出喝采,而人们巳沉沉睡去,只有我们看见了天地的寂寞。这样的夜,电子影像永难记录,只有肉眼和心灵可铭刻。感谢这个村庄的慷慨,可让我们领受这令人屏息的美。
他还写道:“村庄并不需要门,一切都是开放的,雨水从天井落下,鸟声可以穿墙而入,而在水泥丛林里我们连天空都看不见。”
后记:
虽然说我一直自诩是文艺青年,但是在这样的地方放空自己,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我实在是耐不下性子。逛着喜欢的书店,却依然手机不离手,沉溺在拍拍拍和买买买的世界。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就是能让人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在短暂的安宁中,跟北岛谈谈诗歌,跟王小波一起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去探索和了解未知的世界吗。
可是现在一切都太快了,人人拼着命的往前跑,看一本书的时间能看好多个视频,声色画面一应俱全,比枯燥的坐着读一本书似乎要多很多乐趣。我总是觉得,原著总是要比改编而成的电影要好看的多,两个小时的电影无法勾画的细节,通通都在一本书里。但还是日复一日的,买了一堆书丢在灰尘里。
去年去的碧山书局,今天才想起来翻出来写。刚才在搜资料的时候,百度出硕大的标题“曾经红火的碧山书局,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创始人之一的欧宁去了美国执教,变卖了当时30万买下的铁匠的老宅,“碧山计划”不知将何去何从。钱小华已经很久不再提碧山书局。问他,也支支吾吾。眼下,他的热情正移至“新欢”骏惠书屋”
乡村里的最美书屋,听起来本身就像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从兴建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一步步走向凋零。
至少我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