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阿开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归有光笔下的沧浪亭
读书期间便喜欢归有光的文章,文字篇幅短小、质朴感人。从不刻意雕琢却又风味别具、画面感极强。在其诸多文字中,尤喜《项脊轩志》,“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归有光的文字以散文见长,《沧浪亭记》为其又一篇文字。其友僧人文瑛重建沧浪亭,请归有光做《沧浪亭》以记之,归有光故为《沧浪亭记》。因此篇文章,方才知晓沧浪亭。
文瑛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故而,归有光便在《沧浪亭记》里对沧浪亭的历史用最短小的篇幅做了介绍:苏子美于孙承佑的旧址之上始建沧浪亭,数年之后成为禅者居住的大云庵。二百年后,文瑛对沧浪亭加以重新修复,复为沧浪亭。
清代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将沧浪亭移至土山之上,咸丰年间,沧浪亭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千年之间,孤独而又寂寥的的沧浪亭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见证着这一切。
02 苏子美与沧浪亭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此文所提及的子美即苏舜钦,字子美,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曾被范仲淹举荐为官。庆历四年(1044年)被罢官,次年乘一扁舟南下,于吴中筑沧浪亭自居,并写《沧浪亭记》记之。
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不过460余字,然寓情于景,酣畅淋漓。“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遥想当年,苏舜钦被贬为民,空有一身才华、满腔热血,竞无以安身。惆怅而又落寞的苏舜钦驾一叶扁舟来到了吴中,暂且租住在一间狭窄的屋子里。
一日外出,偶遇一地,只见“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遂循着杂花修竹掩映的小路前行数百步,来到一处弃地,此地三向为水。桥南左右皆为树,别无民居。苏舜钦怦然心动,最终以四万钱得之。
欧阳修根据苏舜钦所寄的《沧浪吟》作《沧浪吟》以和之,其中有“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目前,沧浪亭上的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即来源于此。
苏舜钦在园北修建一亭,名为“沧浪亭”,“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主人在这里与鱼鸟同乐,浑然忘我,“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安于冲旷,不与众驱,沃然有得,笑闵万古。”怡情山水之间,脱离荣辱之地,苏子美似乎找到了人生真谛,超脱了世俗。庆历四年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这样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才华于一身的苏舜钦果真全然放下了吗?这只有苏子美自己知晓了。
“予以罪废,无所归。”寥寥几字,苏舜钦当时的惶恐与凄凉便跃然纸上。然苏舜钦若不被罢官,世间便无沧浪亭,世人亦无缘观之,而苏舜钦亦不会为天下所知晓,苏舜钦与沧浪亭一样名垂千古。
03 秋游沧浪亭
多年来,沧浪亭于我而言是虚幻的,存在于想象之中,不过是归有光、苏舜钦以及沈复等人笔下的一个亭子,再怎么生动、有趣都离我甚远,是一个模糊的存在。现如今居住在苏州,遂感觉沧浪亭不再久远,于是便筹划着要去看看这个历尽沧桑的沧浪亭。找来归有光和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仔细阅读,也读了苏子美的一些诗词,感觉非如此就难以理解有千年历史的沧浪亭。
周末闲来无事,便和先生直奔沧浪亭而去。作为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其造园艺术果然迥异于其他园林。沧浪亭没有院墙,而是以一池绿水与外相隔。人未进园而景先至。园内以山石为主,迎面一座土山,沧浪亭便坐落其上。
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曲折的复廊相连。此复廊不仅被视为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也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108个,形态各异,无有同者。透过漏窗即可观外面的景色,或修竹、或古树,以“一步一景”来形容亦不为过也。
随便一处景致都能拍出大片的感觉。几乎每位游人都在拿着手机拍照,一些女孩子们在穿着古装拍照,韵味儿十足,也忍不住偷偷地拍了几张。想拍几张美景,端着手机却左顾右盼找不到感觉。正纠结时突然看见一位端着单反的先生迎面走来,凭直觉这位先生一定是位高手,于是索性锁定目标,跟着他一起拍摄。
看到这位先生在拍摄竹子的光影,并凑上前去请教。先生很热心,也很善谈,给我讲了很多摄影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接下来的半小时就屁一直颠屁颠地跟在这位先生的身后,经其指点后拍出的效果确实不错。不禁感叹,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哲学。
04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沧浪亭历经数次毁灭与重修,但损坏的多为院内的建筑物,而园内的假山和园外的池水大多维持了旧貌。虽如此,今日之沧浪亭与最初之沧浪亭已有天壤之别了。
“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而今,极目远眺,目及之处唯有高大的建筑物。环顾四周,游人摩肩擦踵、喧声鼎沸,哪里还有苏舜钦笔下沧浪亭的痕迹呢。
上午游览了沧浪亭,晚上独坐窗前写文以记之。相比于在沧浪亭游览,感觉此时更能走进沧浪亭的沧桑岁月。脑海里会浮现苏舜钦在沧浪亭“觞而浩歌,踞而仰啸”的画面,心中也会勾勒出沈复携幼妹及芸娘夜游沧浪亭的景象:“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俱往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沧浪亭为何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呢?归有光在《沧浪亭记》有言:“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原来,世间万物的存在固有其存在的理由,灰飞烟灭自有其消亡的原因,只是世人不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