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用十二个字,孔子高度概括自己学术、教育思想,也是他一生立己立人的写照。孔子四句语出《论语•述而》,以心学看来,意思是环环相扣的,指天命赋予人的叫做“性”,根据自己本性所定的目标必然是“道”,根据自己的本性行事就是“德”,本性的善表现出来叫做“仁”,行事合乎仁就是“艺”。
孔子所倡导的生活,是一种结合道德、灵性和艺术的生活。形式可以改变,精神是不变的,例如“六艺”是孔子教导学生作为活动基本的几个项目,在今天,“艺”早已经不是和超出这几种。不是说除了这四件事,人生就没有其他事情。在孔子看来,人生合乎理性的不外乎这四件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真事”,一生能贯彻始终的才是“真人”。
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 践履要笃实。
陈献章(白沙)用二十个字,道尽了对自己及学子的修养、认识、格局、实践等四大要求。他明言,学子能够做到这四点,才可以谈论学问。白沙不仅追求要德才兼备,还希望人生格局要够大,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摆正心态、用功实干。因此,“心地要宽平”是前提,“践履要笃实”是基础,“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是目标。
白沙四句与白沙心学是紧密联系的,白沙心学“静中养出养出端倪”为宗旨,因而把“心地要宽平”放在白沙四句的首位。在白沙看来,有宽平之心,才能有万理俱备、自然洒落、鸢飞鱼跃的境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说到大儒四句,不能不提被广为传颂和引用的横渠四句。横渠,即宋代大儒张载,宋明两代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横渠四句表达了儒家积极入世、造福万民的理想,又包含儒家道德宇宙的世界观。
《礼记·礼运》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就是说,宇宙万物有着道德本性、道德原因、道德规律,宇宙道德与人类本性的本质相同,人类践行道德、为善去恶,从而引领万物发展,即“为天地立心”。
《孟子·尽心上》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在孟子看来,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是天命,所以要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修身勤学以待天命,即个人尽了做人的本分就能安身立命。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是认为“民吾同胞”,继而通过教化让万民也能安身立命。
唐代大儒韩愈提出儒家道统说,认为儒家道统在孟子之后断了,希望有大儒能继承儒家道统,弘扬孔孟之道。张载“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此意。
“为万世开太平”是儒家一直以来的政治理想、文化理想。张载又在《西铭》中,表达了“民胞物与”及对完美道德秩序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