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左右的时候,窗外湿答答的空气,从枕头上方的窗户里,一缕缕徐徐地钻进单薄的被窝儿,如此,七点的闹钟便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凉意把睡梦中的自己拉回了现实。本来还想着赖床,但这楼下川流不息、极速过往的的车辆,安静且有礼貌地搅乱睡意,即便是昨日行走游玩一天的倦意,也无法消磨这份莫言不语的疾驶,无奈之下,我过早地打起了精神。令人安慰的是,今日会有一位可爱的同乡和一位大学时代的同学乘着高速赶来,这才心情开朗一些。同乡说他从马来西亚新山到新加坡约定的地点,大约要三个小时,同学说他从新加坡居住的北边到我们预定会面的南边大约一个来小时左右。
收拾好,我分别和同乡和同学再次确认了时间和地点,就出门搭乘地铁去了。我和同学很快应约,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见上了面。这所学校也是发小语婷的母校,我来之前,跟她通话时被极力举荐的地方。我们去时正好赶上周末,诺大的校园里除了热热闹闹的鸟叫虫鸣之外,也就只剩下些三三两两的学生,偶尔会和我们擦肩而过。即便如此,我和老同学的交流声并没有显得特别清晰,反而很自然地被两旁葱郁树林里传来的簌簌之声给淹没了。不一会儿,老乡乘坐的快车也快从新山到新加坡了。于是乎,我们又乘着快车厢极速前往牛车水去汇合。等我们三人最终碰面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时间,原来我们只花了三个,三方汇合就在这陌生的异国他乡安静地实现了。
中午的时间,我们一行三人在牛车水吃过午饭,便随着计划,乘地铁去游览世界名胜---圣淘沙。一下车,一股闷热的气流随着身体的移动窜了上来,尽管烈日被乌云遮住,但酷热还是刺激着双眼眯成一条细线,没有戴太阳眼镜的我们,不得不举起手来遮挡光线,这才能稍觉舒服地向着前方,闻到海风的方向望去。一抬头,只见一条威严的狮头鱼身的塑像,赫立在水天交接的地方,近一点,两边造型不一建筑物,错落有致地开出怀抱,接住从海右岸流过来的一湾碧水,水面上是三五根揽线上悬挂着的七八个来来往往的缆车,那感觉很像是葡萄架子上挂着的几串稀稀拉拉的葡萄儿,下面是从海里泊回来的船只,就像些散落在水面上的葡萄叶子。越靠前越大,也越有轮廓,可是最壮观的还是那艘白亮的丽星邮轮,那是个大家伙,少说也得让这海岸线上升一米左右。
我们一行三人,沿着左边的大胳膊顺着海湾往狮头那边走去。伴着形形色色的语言和话题,弥漫在道路上悠游的人群之间,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大大小小的商店,摆放着玲琅满目的商品。穿过街区,先前海湾尽头的灵狮,突兀地坐在游乐场所的顶头,听老乡说,狮身鱼尾是这一方的守护神,守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保护着这一方风土人情。
经过了灵兽再往海边走,一路上,清纯的童音乐声混合着清灵的水泉,拍打地面的节奏往下流淌。五颜六色的雕塑麟片,被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骄阳照得斑斑驳驳,这一路的闪耀,包裹着哪些雕琢奇形的异兽,它们十分巧妙地裹住了鱼兽嘴里喷溅而出的水流。山的脚下,就是沙滩,下午的时候,骄阳似火,远远地看着那些在沙滩上蹦蹦跳跳的人群,像是烧烤板上跳舞的鱿鱼。看风景的我,仿佛都能闻到他们身上被烤出来的焦味儿了,可是,他们却在风景理玩地怡然自得,一副莫不享受的样子。
不过也有好些人害怕骄阳,躲在热带椰子树高大而多叶的身子下乘凉,这一片清爽,方便了好些放下一星期工作,好不容易得来周末家庭聚会的马来人。我们一路走来,好几个这样的家庭团队,大大小小约莫七八人左右,铺着些零碎的毯子,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些他们钟爱的食物。凉亭下一家子,已经端起他们最喜爱的Nasi Lemak用手大口地咀嚼起这周末闲余的美食,Nasilemak在马来人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马来西亚的时候,这道美食几乎可以涵盖当地人的三餐。但坦白来讲,Nasilemak其实就是白米饭团加小鱼仔儿做的辣子酱,他们用手伴着当日常用食,建议吃法清淡的人别轻易尝试,因为辣子酱十分辛辣,在中国留学界中,这道当地人的日常饭食被戏称为“辣死你妈”,说法不文明,但确实是食物口感的真实写照。另外,用手吃饭也还真是个技术活儿,我们使慣筷子的人,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尝试,几乎很少一口把饭平安喂到嘴里的。更何况,多数华人认为用手吃饭也许不太卫生,所以大家也不怎么接受这种风俗。事实上,用手吃饭是大有来头的,我之前问过印度的室友佳亚,关于那手吃饭的由来,记得她告诉我说,因为手是身体上最常用去拿、捏、触,摸、感的部位,因此十分灵敏,用手去感受食物的温热,可以让送进嘴里的东西更好地适应体内消化环境的需要,从而达到一种健康饮食的要求。这个由来极好,但也很难说服华人“入乡随俗”,目前就我所见,除了印度、马来人用手抓饭之外,就还有阿拉伯国家来的一些人偶尔也会用手去操作美食。
穿过凉亭,越过一个类似一线天的木桥,对岸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小岛两岸的边上有特别高大的树林,海面上飘来一浪又一浪习习的凉风把树林吹得狂舞。桥下面零星散布着些五颜六色的比基尼男女,横着竖着躺着的都在哪一湾浅滩里。能那样悠闲地在烈日下享受日光浴的,大多数是欧美国家的人,他们不怕被晒,或者说他们希望被晒。我曾经一度不解这其中欧美人痴迷日光沐浴及小麦色的原由。直到后来,我问了班上法国同学才了解一二,她说欧美国家热爱冒险和游历,一班较有身份或想法的人都会外出探险,而那些肤色正常的人,却是那些只能呆在家里老老实实工作的普通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的来说,享受浴光便成了一种品质生活的象征。
除了那些沐浴阳光和享受美食的人群之外,这其中最富有活力的人群便是“照相族”了。这个族群以华人,确切的来说应该是我的中国同胞们最为活跃,走到哪里便是拍到哪里。记得在泰来,我第一次见法国同学马修和他的伙伴时,我问起他们对中国人最初的印象,他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他一边搞怪地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经典的拍照造型“V”,一边戏笑地模仿着我们经典拍照语录之一的通用台词:“来来来,看这里,看这里,茄子......”
随着姿势的到位,一声清脆悦耳的“咔”声响起,最后的步骤,“摄影师”捧着相机或手机兴冲冲地跑步前进,一头扎进人堆,让模特儿们检查。考察通过以后,大家再潇潇洒洒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有时候,我也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怀,让我们外出时不厌其烦地拍照呢?也许,是由于华人这个集体热爱怀旧,或许也是为了分享时看图说话的缘由吧!
想着想着,我们到了一处面对大海的林荫下停下了脚步,同学找了块干净的石头惬意地坐了下来,老乡在我右面的岸边游戏这海风。左边的老同学安静地坐下来眺望着浩渺的远方,不一会儿,看着远方出了神儿的他平和的说了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汪洋不长植被,哪里来的春暖花开呢?”
听了他的话,我很吃惊。是啊!大海不长植被,怎么能开花呢?我顺着他眼睛出神的方向望去,似乎也想着去找些答案。
新加坡
2017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