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思想教育、用人导向等手段,引导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以党性锻炼为切入点。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必须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思想跟上、认识跟进、行动跟紧。用好红色资源,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名声在民间。只有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问,才能精准掌握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际表现。坚持具象化考察识别,常态化深入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第一线考察了解干部,既看政绩、又听政声,全面掌握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群众认可不认可。把干部日常表现与在重大斗争、紧要关头的表现结合起来,给干部精准“画像”,综合分析、认真研判、比选择优,切实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站稳人民立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首先要考虑群众的感受、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决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真正做到“造福于民”而不是“造势一时”。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好“民声呼应”工作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意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喝彩声,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