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今天是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从今日起,夏日的闷热几乎接近结束,天气逐渐转凉,寒生露凝,凉爽的秋日正式来到。

白露的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也就是在这个节气里,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当然,这个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而在这个节气里,又会迎来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中秋。

在这个象征着丰收和团圆的节气里,你最想谁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个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季节里,你是否会想起心底的那个伊人呢?

诗经里的这首蒹葭,道尽了伊人之美,美在哪里呢?是在水一方,若隐若现,还是宛在水中央,能看见却不得。

其实,也道尽了对伊人的深深思念。

风景美,人也美,却美得朦胧,美得难得。

思念,总会带着一点喜悦,一点感伤,让我们对心中最牵挂的人念念不忘。

这样的心情是不是和曹丕很像:

杂诗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不过,曹丕夜不能寐,有心事,或许他的心事并不是思念某个伊人,而是思考人生,思考兄弟之争,思考国家大事。

不管是什么,下半夜的凉气凝结成露水,在草木间行走,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俯看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在漫漫长夜里,辗转又彷徨。

白天秋高气爽,早晚却开始寒气袭人,在这样的夜晚,更让人感伤。

不过,这个季节最让人想念的还是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为安史之乱,杜甫和弟弟们分别,边塞的生活颠沛流离,艰苦万分。家书又送不到,战乱还在继续。唯有明月寄相思了。

怀乡思亲的情感,在见到明月的那一刻,也让我们倍感悲凉。

每逢佳节倍思亲,结婚以后,这样的思绪也越来越浓。而在疫情的这两年,也几乎没怎么回去过。父母,兄弟,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虽然现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可是,曾经的岁月也一去不复返,有了自己的小家,原来那个大家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跟随着24个节气的脚步,时光在一点点地流逝。

白露到,秋意浓,一年的时日已经不多。可是,等我们的伊人,是否还在岸边张望,我们思念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我们?

就借助一滴白露,一片月光,让南飞的大雁,带去我们的祝愿,带走我们的思念,给远方的亲人一个最美的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