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
叔本华说,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生活正是不断的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你远离了上述其中一个敌人,就会走进另外一个敌人,反之亦然。
痛苦和无聊之间是对立的,一个是外在的,客观的,另一个则是内在的,主观的。外在的客观的就是穷困窘迫造成的痛苦,内在的主观的就是丰衣足食带来的无聊。
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总是在与穷困及其带来的痛苦做着旷日持久的斗争;而生活富足的上流阶层却始终在与无聊打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战争。
处于痛苦一端的人,一旦从贫穷困苦中获得了喘息之机,就会不顾一切的寻求享乐,扩大社交,浑浑噩噩的度日,变成无聊的人。
而无聊的人由于内心空虚会狂热的寻求交际,沉迷娱乐,追求奢侈,这些行为会将他们引入靡废,并以痛苦告终。
要想打败这两个敌人,必须培养一个丰富的内在、创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会越狭小。精神世界丰富的人能够利用精神的力量,把沉闷无聊的环境变得热闹非凡,生气勃勃。
赛尼加说:愚蠢的人才会受无聊之苦。
只有孤独才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看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于愚蠢的人来说,他们那可怜的、无法摆脱的自身足以让他们不堪重负,叹息呻吟,所以他们总是逃避自己,不喜欢一个人独处,无法忍受孤独,总是希望活在热闹的人群中,喜欢追求外界的刺激。
身处世间,要么遗世独立,要么泯然众人,没有更多的选择。
2、闲暇对于不同人的价值
通过个体不断努力获得的闲暇,是自我存在的成果,它能使个体自由的享受自我意识和自我个性。因此闲暇对于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他们能更好的利用闲暇,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事物的存在和本质中去,研究透彻之后,他们就会努力地尝试着把自己的深刻见解,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艺术、文学作品或者哲学思想表达出来。因此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不受搅扰的与自己,自己的思想和作品独处绝对是一种迫切的需要,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孤独,对他们最大的恩赐就是闲暇,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除了闲暇,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对外部世界别无他求。闲暇让他有了培养和发展自己精神力量,享受内心财富的机会,这类人唯一的要求就是终其一生每时每刻都能保持住自我。任何时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把闲暇视为最宝贵的东西。一个闲暇的价值等同于自身的价值。
但是闲暇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什么呢?不是百无聊赖、浑浑噩噩,就是声色大马、放纵胡闹。普通大众只考虑如何打发时间,而聪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凡是无所事事的人,都会选择一种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游戏来消磨时间。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闲暇很容易成为他们的负担,如果不能用各种虚幻的目标,各种各样的消遣娱乐和爱好来填满时间,闲暇甚至会变成他们的痛苦。同样的原因,还会让闲暇给人带来危险,因为一个人闲暇中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是最危险的。
一个人碰巧同时拥有外在的闲暇和内在的天赋,那就是他最大的幸运。这个幸运儿就能过上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他既不用为生存而奔波,也不会在面对无聊的侵蚀时感到无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