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总结过,一款好的产品需要满足5个要素:
1)满足需求
2)极致用户体验
3)商业模式可行
4)有未来
5)可防御
其中第四点是有未来,如何判断一个产品是否面向未来,产品经理或者创业者都应该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看到未来的趋势,创业者可捉住趋势创业,而产品经理可让自家产品跟上趋势,领先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伟大的企业家无一例外具备超乎于常人的远见:
乔布斯预见了手机的娱乐化趋势,在他眼中,手机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娱乐设备,而在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制造商眼中,手机是具备娱乐功能的通信设备。认知不同,决策与投入也就不同,乔布斯也在07年推出来iPhone,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并以“一款触摸屏iPod、一台手机和一个互联网浏览器”的形象宣传改变了手机行业
马斯克预见了网络支付的流行,创办了电子支付的始祖--PayPal,预见了电动汽车的优越性,创办了Tesla
还有杰夫.贝佐斯预见了人工智能的未来,早早地就进行了布局,Amazon echo也成为首款现象级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家居智能生活的入口;还有马云,预见到云计算业务在中国必定会爆发,早早布局云计算,现在腾讯云跟百度云要追就已经很难了
以上的大佬们都远非常人可以企及,离我们太遥远,我们要说说现在发生的事:
果壳网、在行、分答的创始人姬十三很早就开始关注KOL知识变现,另一个趋势是音频流、视频流的流行,于是KOL知识变现(偷听是分答为KOL变现利益最大化以及产品传播所设计的功能创新)+音频的分答就诞生了,寄托于微信,最终一炮而红
这些都是过去,有没有立足于现在,预见未来的思考呢,我得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
1、微信“看一看”
2017年年初,微信推出了资讯阅读功能“看一看”,“看一看”的逻辑是“臭味相投”,我好友们喜欢看的文章,相当大的概率我也喜欢,这个逻辑是对的,不过今天讨论的不是推荐算法的问题,而是这个产品的未来的形态
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对微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身在江湖中的大V而言,无论是公共平台的微博,还是私人的朋友圈,都已经是身不由己,所发内容也在趋同,微信提供权限,用户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可以选择同时发送到“看一看”,把“看一看”看作公共平台的微博,再一次对新浪微博发起挑战,大V苦新浪久矣
另一个新浪微博最强劲对手今日头条,几乎不需要预见未来的能力就能判断:与新浪必有一战,而且是恶战,鹿死谁手未可知,大家的用户构成十分相似,内容化战略实力相当,甚至今日头条做得更好
2、有新想法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