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关于作者】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 Mihaly Csikszentminhalyi
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心流理论之父。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关于感受】
一、什么是终极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权利、财富、地位亦或是平静、恬淡、舒适无非终是想获得幸福。但历史证明,金钱、权利、地位似乎并没有给世人带来长久的幸福体验,甚至是把人推向不幸的始作俑者。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幸福?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到:
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而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带现象。
换句话说,人往往不是为了幸福而要可以去做什么事情,而是因为做了某些事情,才能感受到幸福。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那么什么才是幸福?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所能想象最近所谓“幸福”的状态,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桩事务,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种幸福感下我们会感到无比欣喜,一种渴望已久的宝贵体验,在追寻理想的人生旅途中树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这种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即所谓的“心流体验”。
二、什么是心流体验?
心流,英文称之为“Flow”,意为“流出,流动”,这非常形象的描绘出最优体验出现时个体的精神状态:“好像漂浮起来”,“一股洪流带领我”,引用书中一段攀岩专家的体验说明,我觉得非常精准: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的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最优体验出现时,以上所有的形容词毫不夸张,所以作者这样定义心流体验:“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的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三、什么是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 活动兼具可完成性与挑战性
- 全神贯注专注其中
- 任务有明确的目标
- 结果有即时的回馈
- 充满乐趣且掌控自如(控制感)
- 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
- 进入时间异常感
以上是构成心流体验的八个要素,对于我个人来说,如何应用以上要素是我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潇洒姐曾说,心流体验是一直可培养的技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可以享受拉长心流体验,时时刻刻体验幸福感。
四、这本书带给我哪些新认知?
1、自成目标
自成目标是指做一件事情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得其乐”。但大多数人,也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是在不断追求外部提供给你的目标,从小时候起各种成绩及升学的目标,长大找个好工作的目标,结婚找个好人家的目标,生了孩子之后,再把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这些目标达成的同时,确实包含着某种奖励,比如学历、职位、社会地位、有物质基础的家庭等等,但为什么人们依然感觉不到快乐,反而从内心觉得不自由,甚至无助的状态?究其原因,是我们做了外部目标的奴隶。
外界像你提供目标时,必然以某种奖励在吸引着你,而这种奖励的动机大多处于控制。从理论上上说,想要拒绝控制,就必须拒绝外部奖励同时建立自我奖励,什么是自我奖励,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秩序和成长的乐趣。
2、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
之前说到,很多人生了孩子后,把自己的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带着外部的目标有可能会飞的很远,但一定会飞的很累,作者在书中谈到了“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当然这不是说家长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定一个清晰的界限,界限之内的空间是孩子自己的,界限之外的是一定不能去碰触的,比如毒品、暴力、危险等。那么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清晰:孩子清晰的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 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情、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想让他们考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幸福。
- 选择:孩子们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但他们得准备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 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放开自卫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的投入他感兴趣的事情。
- 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这五大特色明显与心流的体验相通: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作者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不必老是为规矩与控制权而争吵;父母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望也不会像一片阴影,永远笼罩在他们头上;同事不受混乱家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可以自由发展有助于扩充自我兴趣的活动。
3、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工作越像游戏,即有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明确目标、有立即的回馈,乐趣就越多,不论工作属于那种层次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对工作或多或少是不满的,不满的因素有很多,最有可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 缺乏变化与挑战: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
- 人际关系冲突:尤其与直属上司间的冲突
- 压力太大: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或陪伴家人
工作中如果已经陷入了不满的情绪,未尝不可试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让工作流程包含心流的要素,不能保证重获最优体验,但至少应该让工作变得有趣,那如何才能做到?
明确目标: 如果工作中现有的指标已经不能带给你任何波澜,不妨自己设定一些标准,将标准具体化并且设置deadline。有时间限制的游戏才好玩不是。
必要的难度: 如果目前的工作是easy mood,也不妨挑战为自己定一个hard mood,这个模式一定是专注其中,奋力拼杀一番可以打通关的。不要把挑战看成需要压抑和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
全身贯注 :专注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但通过练习,可以不断再生。这类似于游戏中的闭关升级过程,只为有朝一日出洞后可以仗剑天涯。在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番茄钟、forest等帮助专注的软件。
及时反馈: 我相信,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反馈,自信心、满足感时任何外奖无法给予的。当然,你也可以为自己的完成目标奖励自己一个心仪已久的物件,让幸福感满溢。
4、家庭中的心流体验
婚姻缔结了社会最小的单位— 家庭,钱钟书先生很早就把婚姻形容成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因为家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枷锁”,因为你不再能为所欲为的实现个人目标,某种程度上个人目标需要给家庭责任让路,同时你的时间安排不再自由,因为你有了除自己之外的家庭角色。这也是为什么进入围城久了以后,厌倦、失望和挫折感不断的入侵的原因。但家庭幸福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指标,那么就必须思考家庭生活如何能转变为心流活动?
- 首先,家庭要能提供心流,必须先有存在的长期目标,这个目标可能很广泛,比如:买一套房子、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或环游世界等等。家庭成员都需要把这个目标放在心上。
- 其次,共享目标,除了长期目标,源源不断的短期目标必不可少。比如:买一套家具、全家一起度假、参加亲子活动等等。
- 最后,即时的回馈,即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家庭成员需要不断的沟通以调整方向,确保目标的实现。沟通中不断加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家庭关系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但体验品质上的收获可以远远超过预期。
五、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如何在集中营中饱受摧残的活下来,正是因为心中的强烈的目标感,时刻想着与亲人的团聚,想着回到课堂教书,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带出集中营。目标感是人生变得有意义,内心的秩序将生命带入心流这个沉浸的湖中,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最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行动与反省式生活 ,什么是行动反省式生活?
专注当下,沉浸于行动,体验心流感受,但同时在为下一个目标投下大量精神能量之前,应该线提出几个基本问题:
- 我真的想做这件事么?
- 做这件事回有乐趣么?
-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仍然能从中得到乐趣么?
- 我和其他人,必须为它付出的代价值得么?
- 完成这件事情以后,我还会喜欢自己么?
世界是个游乐场,please enjoy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