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新闻在妈妈圈里传得很多,几乎每个看过的妈妈心里触动都很大。
湖南的一位妈妈在31岁生日前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从13楼纵身跳下,三人均不幸殒命。这位妈妈跳楼前留下了一封长长的遗书发到朋友圈里,回望了自己的婚姻处境和与老公的一些生活细节。字字句句充满痛苦和绝望,让人读来心疼不已。
很多媒体解读为产后抑郁症,一个在国内普遍被忽视的心理疾病。但根源却不在于此。她是一个全职妈妈,曾经是一个漂亮自信的女孩,后来却被丈夫骂成“疯狗”。造成这么巨大的改变,原因一方面在于她的丈夫,这一点确定无疑。他忽视妻子的感受、怀疑妻子,还出轨家暴,是个十足的渣男。但是不可否认,这位妈妈自己也有一些地方,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
近几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很多女性或自愿或因为各种现实的原因选择回归家庭,过起了传说中“相夫教子,煮饭扫舍”的生活。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诗意盎然。很多全职妈妈生活或精神压力也很大,交际范围窄,整日忙忙碌碌却经常得不到认可,没有价值感。更有一些媒体把全职妈妈定位为高危职业。
那么作为全职妈妈如何降低自己的高危系数呢?我认为除了很多书和文章中强调的要保持精神独立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对当前阶段的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回归家庭不等于脱离社会,即使家里经济无忧,不打算再踏入职场。全职妈妈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社会属性,甚至让自己的社会属性更丰富。这具体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去实现呢?
首先,从理念上,千万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全职带孩子需要投入大量身心精力,但是不应该成为放弃其他追求的理由。我们仍然可以创造条件去做一些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读书,写点东西,关注社会热点和趋势,学习一些新的技能等等。
其次,不要让繁重的育儿工作和各种家务成为把自己与社交隔绝的理由,不要觉得与好友打电话聊聊天是浪费时间。我们一般人的友谊很多时候是靠联系来维持的,放下一段时间,大家都在move on,可能很多人就没有共同语言了。时不时和以前的老同学、闺蜜好友、曾经一起吃饭玩得不错的老同事通个电话,交流一下近况,对于全职在家的人来说也算是透一口清新空气。当然更好的是可以获得老公的支持,隔段时间就与老友聚一次。吃个饭、逛逛街、叙叙旧,回到家整个人神清气爽,让老公看到这种聚会在你身上的神奇作用。
然后,除了联系老朋友,我们还要不断认识新朋友。我认为当了妈妈以后,因为上早教或参加其他亲子活动很容易结识其他的妈妈,大家交流育儿经验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的交际圈不应该局限于此。现在的全职妈妈可以说生逢好时代,社交网络十分发达,网上各种课程和兴趣打卡社群应有尽有。我认识的一些妈妈有参加写作打卡群、英语学习群、绘画群、烘焙群的,我自己也参加了一个读书群和逻辑思维群。总之,你有什么兴趣或想学什么,不要犹豫,一般这样的社群花费并不多,却真的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越丰富,越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能量互动,更容易获得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所以,希望每个全职妈妈都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