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奇葩说频繁上热搜的看法。
先说这一期的论题。
我认为该。
老师们把辩题拆解就剩下笔画,陈铭连辩论比赛规则的职业道德都拿出来了,可我大脑回响着“”奇葩说最大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该怎么破?
蔡康永老师的点,自己也想唠两句:“”老“”其实我们对父母的刻板印象,只是我们的定义,记得跟我妈一起买衣服的时候,我一直被“”大码妈妈装,老年高贵‘的’标语吸引,在店里我一直挑衣服,妈妈一直很不好意思的说不用试了,不喜欢;我当时觉得妈妈为了省钱,可当她在一堆衣服中挑了一件,明显是“年轻人”穿的衣服试了又试的时候,我才知道,她喜欢的是“年轻”,不喜欢被别人定义自己已经老了。已经到了无用的地步了。
我之前的文章里说过,经历塑造了我们眼里的1000个哈姆雷特,我却误以为自己已经看懂了父母,看懂了孝道。
小时候就是想快点长大,挣脱家的束缚,自由一点,那反过来呢。父母年龄大了以后,最想要的是什么呢,是不想被这个社会抛弃,他们还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有用之人,怕突然有一天被自己的孩子抛弃了,这才是最可悲的事,你问父母你给我钱,你生活怎么办,在他们那个生活物质那么匮乏的时代,他们的生存技能比你强多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哪个对他们更重要?再者你可以把钱拿过来在给他们花啊,买一件好一点的衣服,穿出去大方的给朋友说这是我孩子买的,买一个好一点的手机,视频聊天的时候能够看你看的更清楚一点,你也能看父母更清楚一点···
你觉得你拒绝的是父母给你的钱,可是你拒绝的是父母给你的爱,都成年人了,小时候还明白善意的谎言的呢,怎么长大了,就这么高尚了。
有的人会说,这么折腾图什么啊,浪费时间啊。可是对你一个最大的爱,就是浪费时间啊,你想想当初你为了追女孩子,你都干了啥,半夜不睡觉,就刷对方的朋友圈,想多了解她一点,每天上课不听讲,就想着怎么能多制造点偶遇呢,为什么能够拉人手一次,你导演了多少次英雄救美···怎么到父母这,你就嫌折腾了,为什么不能浪费时间去收了父母的钱,然后去花时间在消费到他们身上,你保健品买够了,他们还会去别人那买吗,你每天普及理财知识,他们还会被骗吗,你父母花了20多年的时间把你养大,无数次给你讲睡前故事,你花点时间走个形式收收钱怎么了。拮据的不是你的生活,是你的思想吧。
回到文章开始的副标题。
这一集奇葩说,可谓有始以来最招黑的一起,弹幕、热搜充斥着各种骂声。
那问一句,辩论赛,真理越辩越明吗?这是这个节目的意义吗?
这应该是一个禅宗的节目啊,观众应该最后都成圣了啊。结果呢,每场的跑票,让人看着都牙疼,每次的结果,不发个弹幕骂几句,都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再说这一期的题目:“”毕业后过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们啃老,该啃吗?“”导师就差说笔画字数了吧,怎么要不停的找那么多角度,怎么我们这些屏幕外的高知分子,在弹幕里是个王者,现实生活里跟别人据理力争的时候,连个人机都要投降。真理永远要匹配场景,道理说了再多就是过不好一生,看个节目你都能把自己气成这样,换你上场一定得动手吧。
生活里处处都有奇葩说的影子,谈客户的时候,谈领导的时候,谈菜价的时候,最后说动人的不就是这一两个刁钻的角度吗,让对方点头的不就是你自洽的逻辑让对方认可了吗。把别人说哭,就一定先把自己打骨折了吗?你每次都说我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跟他一般见识,那你别回头抱怨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啊。
功利的说,社交就是利益交换,感情的付出不需要成本吗,花费时间才是最大的消费。
奇葩说用无数场精彩的辩论和现场匪夷所思的结果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立场是什么玩意,不倒翁还能站得住,乌合之众谁也跑不掉。怎么大好青年就进了传销组织,怎么每次泡沫里都有人赔的血本无归,跳楼自杀,他们真的脑袋有问题吗,不,就是被对方用其中的一个观点说服了,击穿了,给自己骗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然后投票了,站队了,花钱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智商税吧,哈哈。
学走路的时候,摔的再疼了,我们哭过以后就忘了,学技能的时候, 被鄙视的都成狗、猪、驴···家禽都不够用了,可是学成之后就忘了,哪有什么不用付出就享受的胜利果实啊,就算是偷是抢,好歹也得······
附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