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窗帘
早晨六点五十,滴滴叫车去赶高铁,两分钟后,滴滴师傅打过来电话说,他堵高架上下不来了。
郑州有贫瘠,也有丰厚,这是泥土中的城市的独特之处。
金水路两旁生长着参天的老梧桐树,第一次走,发现行在金水高架上就像行在树海中。华华树盖簇拥着高架路,好像车轮在凌着树梢疾行,好像伸手就够得着叶子,拂得住云层。
绿盈盈的美潮涌而来。
随之就生出走一遍这里所有高架的想法。
郑州三环高架45公里,陇海快速路高架27.2公里,京广快速路高架27.5公里,农业路13公里,中州大道……
盘算了下,遂作罢。高架情结却绾下了。
每日去上班的必经之路是南北向的。
横穿上班必经之路的东西向的路要建高架了。
拆屋,迁移,封闭,施工,十字路口的车道被挤成了多边形,自行车,电动车,大客车小汽车挤到一起,耐着性子,压着脾气。
高峰时,骑电动车的猛拍大客车的玻璃门,咋走路的,蹭着我了。
客车司机摇下车窗,你咋走路的,你往我车上蹭的。
路人赶忙拉开了争执,
说,迁就迁就,高架起来就好了。
电动车不说话走了。客车司机把车窗摇上了。
高架是车轮海洋里的寄托,高架起来就好了。
慢慢的,桩基灌注好了,箱梁浇筑好了,水泥森林下凉飕飕的,夜晚的红绿灯在森林里亮起来了。
终于建成了。
清晨阳光的首场秀开始在高架路上走起来了。阳光洒满凌空路面,路面波光粼粼,像一条流过城市的河,来往的车辆变身为鱼,鱼贯而入,鱼贯而出。无声无息,热热烈烈。
我依然每天路过,从看大车小车一锅烩变为看那些艰难地逆流而上的鱼。
因为被新建的高架给了信心,车蜂拥而至,出行需求与新的交通承载力成正比疯长,甚至超过新达成的承载力。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高架的车道陡然变少,鱼被卡在河流的瓶颈里寸步难移,把拥堵从地面平移到了高处。
但重要的是,人们也并没有失望。
老张约了老李去城的另一头游泳去,说定了走高架,五点半提前出发,以防被堵。
小王打包好早饭就出发了,早一点,避开堵,不误事。
在一个维度上的现状扭转不了的情形下,从另一个角度努力,比如在时间安排上努力,努力使快的初衷达成,努力使便利成为便利。
想到这的时候,我在高架入口处的小排档处排队等吊炉烧饼。晚高峰的鱼还在摆尾,从西城到东城,从南城到北城。
裹粮策马上高架。
吃了吊炉烧饼,去医院探望一个病号。天黑了,住院楼的院子里铺满了席,席上躺满了和衣而卧的人。
紧邻着医院就是河医立交桥,高架桥上南来北往,一片繁华。
生活处处有提醒。桥上那些张望着南北东西的焦急脸庞,和医院水泥地上那些怀揣最简单期待的看向夜空的眼睛,彼此呼应。
和衣而卧盼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