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乡村有了产业,农民才能有更多机会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才有重要保障。只有乡村产业发展起来、壮大了,乡村才能积累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好地带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协同发展、全面振兴。
一直以来,新蒙村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特色农产品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结合自然资源禀赋,选准和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以芦笋为主导,刺梨、小米等种植业以及生猪养殖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格局。未来将进一步加大芦笋产业投入力度,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打造特色本土芦笋品牌。同时提升刺梨管护能力,加强刺梨管理,采取“合作社+大户+散户”模式,通过“三规范一提升”的工作法,规范基地农资、规范种植技术、规范市场渠道,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化刺梨果脯加工厂,提高刺梨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得好不好,关键看干部。新蒙村加强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着力打造高学历、年轻化、能吃苦、懂发展的村“两委”班子。每年8月新蒙村的刺梨进入全面采收阶段,为保证刺梨的收购、销售,新蒙村“两委”成员全力保障各个环节,保证群众采收的刺梨能够当天收购、当天入库,确保新蒙百万斤刺梨质量不变色。在采收刺梨最忙的季节,每天晚上11点,刺梨收购点都会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没有周末,没有空闲,每天都在忙着选果、装袋、称重、入库,每周平均经手的刺梨有近12万斤。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做实事,为乡村振兴献上一份力。
刺梨产业作为新蒙村“一村一品”的特色支柱产业,为了将刺梨品牌推出去,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村两委一队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延伸生产加工链条,初步建成一座刺梨果脯加工厂,极大程度提高刺梨附加值,打造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规范化产业链雏形,预计每年刺梨采收加工可以解决50-80名村民就近就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如今,刺梨产业已经成为新蒙村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子,刺梨树是生态治理的“生态树”、旅游发展的“景观树”、村民致富的“摇钱树”。“种好刺梨增收入”已成为村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