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空转生信,作者自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高 T 细胞和单核细胞状态可作为胰腺癌的预后标志物。仅有3个figure!

一、文章信息

发表杂志名称: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中文标题:空间转录组学揭示高 T 细胞和单核细胞状态可作为胰腺癌的预测和预后标志物

英文标题:Spatial transcriptomics reveal high T cell and monocyte status as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markers in pancreatic cancer

影响因子:7.5

发表日期:2025 年 5 月 23 日

二、研究概述
本研究旨在借助数字空间分析(DSP)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挖掘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预测或预后因素,并探究 upfront 手术(UFS)治疗与新辅助 FOLFIRINOX 化疗(NAT)后手术的 PDAC 病例,以及对 NAT 反应良好与不佳病例之间的差异。研究纳入 48 例接受手术切除(含或不含 NAT)的 PDAC 病例,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系统对 NAT 后的病理肿瘤消退情况进行分级。结果显示,UFS 组与 NAT 组在所有细胞类型中均无显著差异表达基因;NAT 组中,CAP 2 级的 pan-CK 和 CD45 阴性细胞中 MFAP4 和 EGR3 上调,且 CAP 2 级中 CD3、CD4、CD8 阳性细胞密度更高;多变量分析发现年龄、高单核细胞浸润和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结论为 MFAP4 和 EGR3 的高表达以及 CD3、CD4、CD8 阳性细胞的高浸润可能是 PDAC 对 NAT 反应的预测标志物,高单核细胞浸润和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可作为 PDAC 的预后标志物。

三、研究结果

(一)NAT 组不同 CAP 亚组的基因表达差异图(图 1)

作者通过火山图展示了 NAT 组中 CAP 2 级和 CAP 3 级亚组在剩余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设定 | log₂FC|>1 且 FDR 调整后的 p 值 < 0.05 为筛选标准,红色圆点代表显著上调基因,蓝色圆点代表显著下调基因,结果显示在 pan-CK 阳性细胞和 CD45 阳性细胞中,两个亚组无差异表达基因,但在剩余细胞中,CAP 3 级亚组的 KRT8 上调,CAP 2 级亚组的 MFAP4 和 EGR3 上调(图 1A)。作者利用 MsigDB 中的标志基因集对 pan-CK 阳性细胞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发现 CAP 3 级亚组中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通路相关的基因上调,而 CAP 2 级亚组中与 γ- 干扰素(IFN-γ)和 α 反应相关的基因通路富集(图 1B)。作者采用 MsigDB 中的免疫特征基因集对 CD45 阳性细胞进行 GSEA,结果显示 CAP 3 级亚组中与单核细胞相关通路的基因富集,CAP 2 级亚组中与 B 细胞或 T 细胞相关通路的基因富集(图 1C)。作者使用 MsigDB 中的标志基因集对剩余细胞进行 GSEA,发现 CAP 3 级亚组中上皮 - 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相关通路显著,CAP 2 级亚组中 γ- 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通路上调(图 1D)。综上,作者通过对 NAT 组不同 CAP 亚组的基因表达及通路富集分析,明确了各亚组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基因表达特点和关键富集通路。


(二)基于 CIBERSORTx 的免疫细胞解卷积分析与免疫组化分析图(图 2)

作者运用 CIBERSORTx 对免疫细胞组成进行分析,将每个病例中免疫细胞的比例按中位数分为低比例和高比例,结果显示 UFS 组中高浆细胞浸润更为常见(p=0.013),CAP 2 级组中高 CD8 T 细胞、CD4 naive T 细胞、CD4 记忆静止 T 细胞和 CD4 记忆活化 T 细胞浸润更普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2A)。作者对 NAT 组和 UFS 组的每个组织微阵列(TMA)核心选取一个感兴趣区域(ROI),依据可视化标志物(pan-CK:品红色,CD45:绿色,剩余细胞:黄色)进行分割以用于测序,黑色轮廓在 HE 染色核心中与 ROIs 匹配(图 2B)。作者通过 CD3、CD4、CD8 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AP 2 级亚组中 CD3、CD4 和 CD8 阳性细胞浸润比例高于 CAP 3 级亚组(图 2C)。综上,作者通过免疫细胞解卷积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了 UFS 组与 NAT 组以及 NAT 组不同 CAP 亚组在免疫细胞浸润方面的差异。


(三)荧光染色与 CD68 免疫组化染色代表性图像及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图 3)

作者展示了高单核细胞和低单核细胞、高 CD68 阳性细胞和低 CD68 阳性细胞浸润的代表性病例图像,直观呈现了不同浸润程度的细胞形态特征(图 3A)。作者绘制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总生存期,结果显示高单核细胞浸润病例的总生存期显著较差(p=0.087),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病例的总生存期也显著较差(p=0.018)(图 3B)。综上,作者通过代表性图像展示和生存曲线分析,明确了高单核细胞和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与 PDAC 患者不良总生存期相关。

本研究运用数字空间分析(DSP)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对 48 例接受手术切除(含或不含新辅助 FOLFIRINOX 化疗(NAT))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病例展开研究,对比了 upfront 手术(UFS)组与 NAT 组,以及 NAT 组中不同 CAP 分级(反应良好与不佳)病例的基因表达、免疫细胞浸润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研究发现 UFS 组与 NAT 组在所有细胞类型中无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但 NAT 组中 CAP 2 级病例的 pan-CK 和 CD45 阴性细胞中 MFAP4 和 EGR3 上调,且 CD3、CD4、CD8 阳性 T 细胞浸润更丰富;年龄、高单核细胞浸润和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是总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女性、术后高 CA19-9 水平和高单核细胞浸润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同时还明确了 UFS 组与 NAT 组在初始分期、术前 CA19-9 水平、手术切缘等临床病理特征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MFAP4、EGR3 的高表达及 CD3、CD4、CD8 阳性细胞的高浸润可作为 PDAC 对 NAT 反应的预测标志物,高单核细胞和高 CD68 阳性细胞浸润可作为 PDAC 的预后标志物,为 PDAC 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研究也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治疗前后配对样本等局限性,未来需更大规模研究及临床前模型验证相关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