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1:合理分配人生的角色
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
宝继英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形象的展示。面对同一个人,她把这个人主要的角色一一由别人来 扮演。
女儿,妈妈,妻子,同学,同事,员工,朋友,侄女,弟媳,姐姐,外甥女,朋友……总共12个角色。12个人一起排在她的身后,长长的队伍。当她转身面对这些所有的“自己”时,她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人生里,想要把每一角色做到位,真的很累!
在这里面,我被邀请做她的员工角色。对于每一个角色,宝继英老师让她说出对自己的一个期待:做朋友,付出真心; 跟儿子,像朋友关系; 做员工,要优秀……
“好”、“优秀”,这些都是虚词,你永远做不到完美,做不到最好,只有更好,只有真实,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其它的,交给老天。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她面对妈妈的自己时,这个角色就在我的身边,一直在不停地打嗝!
她看到了,她承认,目前,跟儿子的关系非常紧张。无论她多么努力,多么累,也换不来孩子的理解,换不来孩子的好好学习,她非常焦虑,心慌。
这个角色表示,非常难受,想坐下,甚至想吐,请示宝继英老师后,她脱下了“妈妈”这个身份,做回自己,回到了自己学员的座位上去。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妈妈,哭了……在与儿子的关系里,她看到了一个受伤的自己,无力的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的自己。
最后总结: 人生有很多角色,对角色轻重主次分配好,可以降低压力,增加生活幸福感。放低对自己的期待。如果我们对自己是苛刻的,那会活得很累。
个案2:成长过程中的创伤
有一个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不想去学校了,爸爸妈妈非常焦虑,带他来找宝继英老师咨询。
见到宝继英老师时,她们问,“您看看,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尽快上学?”
宝老师说,“抱歉,孩子最终能不能上学,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我能负责的行为,我们不能替求助者做任何的选择,只能提供给他更多的选择。”
宝老师就问父母,“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那个时间段,家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父母就想起了几年前,家里确实发生过一件大事。
那年,孩子的爸爸被检查出患了恶性肿瘤,这样的事在家里,不啻于一个炸弹爆炸,让一家人陷入惊恐和慌乱之中。
于是, 妈妈陪着爸爸,在各大医院里来来回回,做着一个患者该做的自救措施。
其它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信息,唯独他们的儿子不知道。
但是,家庭是有风水的,有磁场的,对于爸爸妈妈的情绪,孩子有一种天然的感知能力。因为孩子的身体里,有着爸爸妈妈的DNA,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孩子感觉到了来自爸爸妈妈的异常。
他跑去问爸爸妈妈,得到的答复是,“没什么,与你无关,你只要好好学习,这就是当前你要做的事!”
可能吗?结果是,孩子无法身心合一,变得无心学习,无法专注于学习,成绩自然下降,当老师把这样的信息反馈给爸爸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并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的需求和变化,而是开始指责评判儿子,“你怎么回事?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你怎么这么不省心?”
越是如此,孩子的状态越差; 状态越差,孩子越讨厌学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爸爸妈妈的关注点不在孩子的心理状态,而是着眼于学习成绩的时候,她门所做的很多行为可能都是无效的。她们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如何让孩子回到学校这件事情上,尽大可能地去寻找去创造这样的机会,却并不是孩子当前最需要的。
爸爸妈妈该做的,就是停下来,蹲下身子,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孩子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这里,宝继英老师做了一个倾听者,孩子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机会。当爸爸妈妈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孩子哭了,他们也哭了。他们只能跟孩子道歉。
当然,事隔几年,爸爸的状态已经改善很多,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终于被爸爸妈妈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身心自然越来越好。
个案3.孩子的世界,既单纯又美好。
有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女儿三岁多,有一个不太好习惯,在跟其它小朋友玩时,爱咬人,老师和家长反映到她这里时,她通常都是打骂孩子。
当孩子内心的问题没被看到,反而又被妈妈打骂,这样的一个弱者的心态,又让她去找到比她弱的人那里发泄来自妈妈打骂她带来的情绪。
有一天晚上,跟平常一样,吃完晚饭,她去厨房收拾碗筷。她是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人,客厅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了。只是在饭桌上还留着一个碗,里面有一些腌制的辣白菜,碗里有一些汤。
她在刷碗时,突然意识到,“咦!那个小不点呢!她在干什么呢?”平时,只要她在家里做事时,女儿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她的后面,这是很多孩子小时候的样子“妈妈的跟屁虫。”
同时,她也听到了客厅里有一种声音,“哗啦啦哗啦啦……”,但她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声音。
当她把厨房打扫干净,走进客厅里,眼前的一幕,顿时让她怒发冲冠:那碗辣白菜,被女儿搞得满桌子都有,碗里的汤,洒满了桌面。
只是,那天,她做了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举动,当她意识到冒火时,她拼命把火气忍住了,看着女儿,低低地声音问她,“宝贝儿,你在干什么呢?”
女儿的回答顿时让她泪奔,“妈妈,我在给你炒辣白菜呢!”
妈妈感动了,跑到孩子面前,一把抱住了女儿。女儿非常开心,妈妈不但没有打骂她,还紧紧抱住了她。
她喜悦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教你玩沙子吧!”她特别会在沙子上作画,各种各样的的美丽的图形。
妈妈告诉女儿,“明天,妈妈去买一口锅回来,妈妈跟你一起学习炒辣白菜!”
爸爸妈妈听到孩子的心声,并且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具备照顾好自己人生的能力,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个案4:一个老师的信任和赏识,让一个“问题孩子”蜕变。
这个个案,是跟我一起拼房的妹子分享的亲身体验。 她是一名大学老师,35岁,教艺术设计。
有一年,在她的课堂上,有一个大一学生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个男孩,高高大大,翘着二郎腿,身体离桌子远远的,头发卷曲,脖子后面,还特意留着一个小辫子,一撮头发,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她马上欣喜地喊出了声音,“嗨,你好特别哦!我喜欢!”
当我了解到妹子的原生家庭,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她内心一种投射,在男孩那里,她看到了过去叛逆的自己。
小时,妈妈偏心弟弟,对她却是非打即骂。她无心学习,只能沉浸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画画,跳舞,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在爸爸妈妈那里,无疑就是叛逆。
她是智慧的,当爸爸妈妈给不到她想要的爱和温暖时,她学会了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所以,当她看到面前另类的男孩时,她仿佛看到了曾经叛逆的自己。
男孩感觉到了她跟别人的不一样。在家人那里,在亲戚朋友那里,他这样的一个行为,就是有问题的,不被允许的,被指责的。
开始上课了,妹子教学生画画,可男孩嘴里不停嘟囔,“不会画……没意思!”
妹子没有批评他,而是平心静气地问他,“那么,你告诉我,你想画什么,你会不会画?来,到老师这里来,你帮我示范一下?”
被老师肯定,被老师看到,被老师关注, 就这样,孩子对于眼前的老师,就有了一份深深的信任。这样的一份信任,可以救人。
有一个早上,妹子接到了这个男孩的电话,男孩是哭着打来的。他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从来没有对别人说的话,统统告诉了老师。
妹子说,“我只是静静地聆听,没有任何评判。最后,我问他,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到你?老师愿意帮助你。”
从此后,这个孩子就变了,头发也剃了,只留了那撮小辫子。
当她看到他的改变时,非常开心,为他点赞,“你真棒!勇于改变自己,还不忘做回自己,留下这撮我最喜欢的小辫子!”
男孩的 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后来,她才知道,他竟然是学校副院长的儿子。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152636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