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新年的第一天,在家里百无聊赖,看了七月与安生。虽然是青春片,但这不是一个讲爱情的故事。七月与安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七月家世好,读书好,一直追求平静的生活;而安生没有家,成绩也不好,两个完全不同人生的女孩却是最好的朋友。一起经历着青春。安生很爱七月,她所有的美好都想跟七月分享,虽然她有的真不多,就如那个脏旧的房子。
或许遇到苏家明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结局。再好的友情在爱情上也是没有办法分享的。是啊,七月是那么的乖巧,但是对于18岁的男生,新奇与特异独行才会像鸦片一样吸引着人。家明喜欢这七月的温婉,但是更爱的是安生的不羁。因为他想不清他到底要的是什么,所以到最后他只能什么都没有。家明是安生让给七月的,虽然七月早就发现了家明对安生的好感。火车站的玉佩只是个意外,但是七月内心是希望安生离开的。
安生去追着那个吉他手了,是因为哪怕别人对她有一点点的好,她也会去藏在心底,去付出去爱,哪怕遍体鳞伤,哪怕一生苦楚。本质上安生是个善良的人。就像她跟有妇之夫好,也是因为别人对她好,仅仅是因为有人对她好。
再次遇见七月,一起去旅行,安生希望自己请七月吃饭,虽然她一文不名,但是她还是通过她的方式试图赚钱,因为在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面前,她也要有尊严,虽然这个尊严和七月理解的尊严并不一致。一句“你看我,这些年活的多好”是安生在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最后的一丝努力,但是“靠着男人混吃混喝,不觉得很贱么”一句话击碎了安生的所有的防御。或许七月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安生是个外表叛逆内心纯净乖巧的人。“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包子馅”,一句简单的场景透露出了安生的慎小慎微和察言观色。而七月却是相反,她一直过的是平淡的被安排的生活,读书,上学,学经济学,毕业回到本地银行,等着26岁结婚,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但是内心的七月却是羡慕安生的,所以才会有了最后的逃婚,最后的27岁。七月最终定格在了27岁,没有逃脱那计划的宿命,27岁生孩子。。。
七月离开了,安生留了下来,过着平静的生活。过久了颠沛流离才会喜欢平静。安生抚养着七月和家明的孩子,是因为她爱着七月,以及曾经喜欢过的家明。
最终安生选择了用文字去怀念,去告慰那段刻骨铭心,无处安放的青春。
看惯了青春片的套路,爱情,怀孕,出轨,堕胎....,七月与安生是那么的不一样,没有那些乱七八糟,没有那些荒唐往事,有的只是两个女孩子的青春。
后记:记得七月与安生在家明住的小房子里的争吵,七月脱下了衣服,说“家明喜欢这样的”,或许七月一直都知道自己争不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