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离我家最近的星巴克,坐在窗前,直目断桥。屋外车水马龙、人潮熙攘,午后的店堂,是一杯拿铁排队半个小时付款,取饮又半个小时的效率。好在挤而不嚷,闹而无喧。
随手捡起前面的客人胡乱遗留在桌上的杂志,里面有一篇讲收纳,有一文写到音乐才子李健。读来,正合心意。
主编说到一位老教授的太太,珍爱家里老旧的物什,非等修补不得再换新件,“那些每天跟你一起过日子的东西,它们也有感知,每天你都触摸它们,日子、你还有它们便都会踏实。”
嗯,其实,日子里最平常无奇,最细微琐碎的事,反而最能体现生活的哲学。能在这些看来耗时费神、常常被忽略的生活必需里找出“理”和“趣”来,便拥有了人世常觅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幸福。
李健说“所有的成长都是自己的成长,他人的故事不具备任何可参考性。”竟然与我前一段跟某位朋友分享的"见路不走"的处事论呼应趋同,心里突然有些些感触,无以言状。音乐的分享,传递旋律与词理,但绝不仅仅于此。所有真诚的艺术,每一次传递,都是受者获得思考、慰籍和收益的机会。
还有一段写李健和小贝壳 ,那一句"爱是寻个相称的人",看似平实,其实又是一门多高深的学问。又有几个人,在涉世之初就懂得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在荷尔蒙旺盛的青葱时,就懂得自己,知道与谁相称、如何才算是“称”。
我静静的看林先生的书,妮妮四处张望,她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境里,在匆匆易换的面容上,读她自己理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