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旧时光,那般缱绻细腻、温暖复杂的情感,就如一首老歌悠悠唱的那样:“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老街坊,旧弄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些我们曾经生活、工作、路过的地方,都饱含着生活的情感与记忆。因为这个社会疾速的转型,这些微不足道的曲巷穷檐,花草虫鱼被遗忘、舍弃、甚至整体消失。媒体人施颖和她的爸爸广舆,却想用一支柔软的画笔,去阻挡这些不复返的时光的离去。
解放桥至今还在,
但解放路却完全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模样。
当年白墙黑瓦的少年宫,
就像当年清澈如水的岁月一般,
朴素、简单,充满欢声笑语。
在施颖和广舆的画笔下,没有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也没有辉煌典雅的著名建筑,都是杭州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寻常回忆里的人和事。施颖主攻西画,重拾二十多年不曾动过的画笔,画一些杭州现在依旧存在的建筑;广舆几年前从单位退休,学习国画,画一些已然消失的老建筑和老地方。在他们的画里有已经消失的杭州武林门、天朝庙、忠义桥和面貌全非的解放路、水星阁、奎垣巷。
杭州最早的北城门,始建于隋代,明代更名为武林门。
广舆按照老照片,一笔一划勾勒出武林门当年形样。
有些消失的老地方,广舆见过的,凭着细致的记忆画下。那些一草一木在他笔下慢慢复原,曾经生活在那些地方的亲友看了广舆的画,竟感慨万千。有一些地方广舆也没见过的,便凭着零星的图片、影像资料或者亲友的只言片语画下,竟尔也相仿相似。或许是因为广舆的年纪,他对老建筑有特别的感情,因此也就把这番浓情注入画笔。广舆说:以前杭州人赏梅不是在灵峰,而是在水星阁。不过现在水星阁的楼阁、湖泊都成了中央商务区,梅花也早已寻不见了。
黄昏时分,暮云笼树,夕照衔山,景色清寂迷人。
每至隆冬,红梅遍山,煞是好看,
水星阁是当年杭州人赏梅之地。➀
施颖和广舆笔下的街巷,曾经居住过的并不是大家族、大名人。施颖只是想让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故事,来组成这个城市的故事。施颖的一位同学,在非常年轻的时候父亲就离世了。附着这位同学刻骨铭心记忆的那栋父亲居住过的房子已经被拆掉。那栋楼是一栋简易洋楼,简单、普通,在建筑学上毫无特殊价值,这座城市也完全抹去了它的痕迹。但是施颖将它画下,并把这幅画给她同学看。从同学激动不已的神情里,她知道她留存的小故事跟大历史一样的厚重,并且更具温度。
广舆和他爱人第一次见面的老镇;广舆第一次住的新房子;施颖和她妈妈都曾读过那一所高中,都在施颖和广舆画作中被记录。施颖和爸爸广舆约定,要把手绘杭州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他们笔下画作不是严格区分的西画和国画,在技法上也不苛求。比如保叔塔、雷峰塔这些广舆国画里的天空,他就偏爱借鉴西画技法,用蓝色描绘,并把云朵画得立体可感。这只是私人的爱好,记录的也是私人的感情与记忆。它们不喧闹、不繁华,不精巧,只有脉脉温情。
一座城市的记忆,是这座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住一座城市的记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独特方法。用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真挚难忘的私人地理故事,其实是为城市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只为城市留下一种新的魅力,一件值得传颂的作品。
注释
➀根据清朝杭州地方志《北隅掌录》记载:水星阁的梅花南宋已有大名。当时杭州人往水星阁赏梅之盛况,可比孤山。1962,水星阁建杭州电子管厂,一干旧景全毁,水星阁梅花再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