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理解】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之所以为美好,那是由于丑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良之所以为善良,那是由于邪恶的存在。因此,有形与无形彼此存在,困难与容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互相对立,音与声和谐成曲,后与前衔接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用无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由万物生长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甚高,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无所谓失去。
【感悟】
老子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立而又统一。
人类常常执着于概念,定义所谓的美好、善良、困难等,其实这些概念都是相对的,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观点,并非永恒的存在,记得《仙剑奇侠传四》中夙玉说了一句话:“容貌美丑,皆是皮下白骨,表象声色,又有什么分别?”慕容紫英也说了一句话:“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循环往复,不曾更改。”可见,永恒存在的唯有天道,正是老子讲的那种无形的“道”,其余的世间万物皆在运动变化之中。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子告诉我们一个建议,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无为”。
“无为”并非什么也不做,也不是“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心灵鸡汤,而是不刻意追求,做事情特别自然,让人感觉毫不费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方式。比如庄子讲的“庖丁解牛”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一种“无为”的状态。
放下分别心,尊重世间万物,一视同仁;放下企图心,安静地做好当下的事情,不忧虑未来,不计较得失;永怀平常心,积极主动,全力以赴,而又顺其自然,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