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魏老师的讲座,不知不觉,中级课程整本书共读已经是第十八讲了。5月4日就是最后一节课,算起来,距离课程结束只有1个月的时间。
以前总觉着一年的学习时间很长,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仿佛课程才刚刚开始!每次听课都是匆匆忙忙。囫囵吞枣,当时觉着听完课程收获很大,可是时间一长,几乎全忘记了,记录的笔记也不太详细。多想再次听回放,可是却没有充足的时间。
文言文学习的线路图:
从古诗到文言文
文言课程+整本书共读(教材中的文言文学习)
如何看待小古文?
对于低年级孩子开始学古诗合适吗?对低年级孩子不是学古诗的最佳时期,因为古诗比文言文更难学。
孩子最早接触的语言,适合的学习内容,是儿歌和童谣,这是一年级孩子们是学习内容。孩子们并不理解儿歌和童谣,而是理解的是节奏,这些儿歌的节奏对孩子有安全感,所以孩子们喜欢读。
第二阶段学习的是儿童诗、童诗,适合朗诵,孩子们喜欢读,难度也不大。是二三年级最好的学习材料。
三四年级最好的学习材料是古诗,这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三阶段材料,是孩子们一年的学习时间。
五六年级最好学习材料是文言文。最早放在四年级下学期。语言学习由浅入深,从儿歌童谣、儿童诗、古诗、文言文、白话文,要有一定的顺序。
如何看待小古文?
小古文与文言文有什么本质区别?小古文学习的仍然是文言文,强调的是语感,学习文言文。
我们整本书文言文课程共读,重要的是学习文言文课程,文言文中表达的精神。是运用文言文。
而小古文的学习重点,仍然是文言文。这是学习的目的。
初中语文学习的文言文,是为了学习古代的儒家精神,道家精神,文言文是学习工具,也学习文言文表达的精神。也就是以文言文为工具,学习文言文中的精神。
文言文课程与整本书共读
今晚的课程是古典的回声:小古文的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古文,小学阶段学到的文言文不多,三年级上学期才接触到一课小古文《司马光》,这学期学过一篇《守株待兔》,内容简短,通俗易懂,学生们都能背诵并翻译出来。
文言文课程与整本书共读的几种路径:
以作者为线索:(苏轼等)
比如学习苏轼课程,可以学习苏轼的散文、诗词,目的是学习领会苏轼这个人的品格、精神。
苏轼的古诗词、散文是学习载体。
以文体为线索:;小品文、书信、传奇等
以主题为线索:(山水田园、家国情怀等)
山水田园主题,可以选择所有表达山水田园的文言文,家国情怀的从唐宋元明清的诗人选择。
以流派为线索:(儒家精选、道家精选)
以整本书为线索:(世说新语、史记选、论语、庄子、三国志选等)
这些文言文课程,可以根据老师的兴趣来选择。都可以训练孩子的语感。
文言课程与整本书共读的基本策略:
通过断句训练增强文言语感,
通过问题设计带动深度思考,
通过文史结合构筑阅读背景,
通过审辨写作巩固核心理解。
对于小古文的学习,魏老师的建议是:
重视断句训练,适度的选择片段用于文白互译,重视内容申辩,重视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