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兴冲冲的赶去听了胡辛束的新书签售会,不得不佩服这个只比我大3岁靠文字吃饭的姐姐阅读量破三百万,拿到了投资,妥妥走上人生巅峰。身边陆陆续续有人成为写手,今天我也因广告文案获得了奖赏。应该是这种奇妙的利益驱动,竟激发我重新拿笔写文章。但也如Jon Snow说的那样:一觉醒来,世界早已翻天覆地。这里不再是放言遣辞,嚼墨喷纸的年代。
公众号自营作家不知道从何时起成为我们新的精神偶像,如果不是辣辣昨日的提醒,原来我还曾经那样疯狂的爱过张悦然和匪我思存。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美女摄影师,和她聊天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个喜欢写作的女孩,缘分真是妙不可言。我坦言,现在写文章不好写啊,写着写着竟得了病,你的文字究竟要忠于自己还是取悦世界。她说的一句话我至今难忘:
“我特别佩服那些作家,他们可以用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写一本书。”
在我心中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没有对手的,没有观众的,当然也没有掌声。文字从来都是需要时间去浸润,而不是和时间赛跑,赶在某个夜晚按下发送键。不是将每天突发的灵感拼凑在一起出一本书籍。物质市场与精神“市场”本来就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一本作为商品的书籍的畅销绝不等同于它所承载的内容必属佳品。
我自知,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像我的朋友那样专心写作,写作于我,不是饭碗,它只可能是我的工具,是我的镜子,我的慰藉。
最近购入了一本新书,读着读着竟也爱上了。我向你们推荐香港一位作家——西西。她生活的环境和目前中国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学环境大同小异。用户生产内容,我们的速度太快,写文章有些病态。
我必须坦诚我是病态的,既要写出自己的风格,敝帚自珍,同时又想被大众赏玩,众星捧月。忠于自己,取悦世界,鱼和熊掌怎可兼得?
而西西的文章是隔绝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她超脱于这种功利心极重的读者市场——文学论斤两来卖,不俯就流俗口味则被批判为离地、高高在上。《我城》值得深深慢慢读,她没有将这本书拿到香港市场去卖,因为文字于香港而言似麦当劳还更速时廉价。西西的选择在台湾出版,因为她知道隔着一条海峡的台湾人,饱含着对作家和对文字的尊重与诚意。
现在很多自营公众号作家,姑且称他们为作家,他们还在生产文字,生产感化大众的速冻鸡汤,“青春何须迷茫,还不放肆生长”。真的想看到有诚意的文字,有生活、社会、人性温度的文字,像是熬煮过的好粥暖胃暖心。而身为读者,何不现在反思:你对待文字的格调、品味和诚意在哪里?
当然,按那些庸俗的市场决定论者的逻辑,只要不能“自力更生”的事物便没有存在的必要。文字在商业运作模式中也开启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野蛮生长。我也势必被指认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随意去指认吧。最近,向广告狂人投稿,得到了主编的赞赏,并鼓励我坚持写作和思考。
是,坚持思考、阅读与写作,我可能成不了作家,但这是我贡献给文字的诚意,仅此而已。
(图片感谢日本插画师 jun kuma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