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碎片化学习,你也许并不会陌生,每个想要上进并且热爱学习的人或许都曾经经历过其中一项或者几项:
• 早上蹲厕所的时候阅读十分钟
• 中午午休的时候看报
• 晚上回家的公交车上听书
就连公认的气质美女韩雪,也在利用边做早餐的时间,边跟英文老师打电话学习。
我也曾经有过碎片化学习的经历,去年三月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利用上下班公交车上的时间,先后在喜马拉雅听完了《人性的枷锁》、《简爱》,看完了《非暴力沟通》。
我以为我这算是碎片化学习,其实离真正的碎片化学习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目的性
在阅读面前,可以分为三类人:
•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
• 有阅读行为但没有养成规律阅读习惯的人
• 固定且有规律阅读习惯的人
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属于第一分类的人很少;也正因为信息爆炸式的轰炸,极少数人成为固定规律的阅读者,这类人行业精英就是业界翘楚。所以,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中,绝大多数人都属于第二类人。这类人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阅读,有时甚至超过规律阅读者的阅读量,但阅读总是断断续续。他们阅读前漫无目的,只是想要通过阅读中缓解焦虑。但是,阅读后既不能解决生活问题又不能指引人生方向,于是他们得出,阅读既无用也无趣,然后很快放弃阅读。
正如彭小六所说,碎片化阅读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是要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
要想阅有所获,如果摒弃了阅读目标,只是一味盲目地想通过阅读逃避现实的压力,那结局只能注定是一无所获。
所以,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要明确阅读的目的,比如你想要通过阅读是要解决问题?提升技能?还是单纯地想要开拓眼界?如果都没有,无论你的阅读时长多久,阅读力度多大,都只能沦为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并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二、系统性
碎片化阅读不仅需要有目的,而且需要构建系统,即所谓的构建知识体系。
就好比搭建房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搬砖,结局只能是收获一个“砖厂”,并不能实现我们盖房的目标。
就好比做一道菜,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炒菜需要“买”、“洗”、“切”、“炒”四大部分组成,然后再针对每个部分去学习和完善。
尤其对于碎片化学习,如果我们没有系统化学习的概念,有意识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学到的知识点只能是一堆没有根基的散沙,被风一吹就无影无踪了。
至于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可以来自一些课程,可以来自一本书的目录,也可以来自某篇文章,大家可以根据的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找。
三、概念
彭小六说,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所以你只需要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李笑来谈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每天会列出六七十个概念,然后尝试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概念讲清楚。并且,李笑来认为,一个人是否聪明,在于他对于掌握的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清不清楚。
就比如碎片阅读的概念,一般人的定义就是利用碎片的时间阅读,实际这个概念里还包括目的、系统、概念、方法等几个方面。我们在了解了碎片阅读法的基本组成后,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针对碎片阅读的每个方面,去弄清其基本概念,然后完善碎片阅读的知识体系。
四、碎片阅读基本方法
彭小六将碎片阅读法概括为三个步骤,即提炼、链接及融合,这与渡边宏康在《高效阅读》中提到的“共振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 提炼,势必需要先快速阅读全书,然后提炼渡边宏康所说的“共振点”;
• 链接,仔细研读“共振点”,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能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 融合,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可以是渡边宏康提到的制定行动计划。
五、结语
碎片阅读法并不是漫无目的阅读,也不是说单纯地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就是碎片阅读。碎片阅读需要首先确定阅读目标,根据阅读目标确定阅读内容的知识框架,再针对知识框架弄清楚每个内容的概念,最后运用“提炼、链接、融合”三个基本步骤去实际阅读。
成甲说,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你学习之后和学习之前,思考和行动都一样,那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可以改变我们思考及行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