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的叶藏,又直爽又乖巧,要是不那么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还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人间失格》
高中时在书店读到过这本书,看到一半时便觉味同嚼蜡。堕落与荒唐,让当时的我一脸懵逼。这书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会成为名著?作者通过反讽的手段,批判了腐朽的资本主义?书中貌似也没有什么可以写到我的作文里面。困惑,便是我对这本名著的第一体验。如果当时有豆瓣评分,我会毫不犹豫给它打个1星。
直到最近出差,虽然工作很忙,但无需处理家庭琐事,让我的时间突然富足起来。夜里躺在酒店床上辗转时,再打开这本书时,竟有些能看进去了。这时我明白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缺少影视书籍分级制度。有些表达,只有亲身经历过,冷暖才能相通。比如高中生读《背影》大部分无法共情,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的主题是叛逆和逃离。然而工作后再读《背影》却能直击心灵,因为有过相同的经历,有过思想的回归。
《人间失格》是一部半自传体,是一部滴血的灵魂自白。主角叶藏胆小怯懦,惧怕人世间的情感。他不了解人类的复杂。只能通过表演和搞笑取乐别人,隐藏自己。后来他发现饮酒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麻痹自己,最终使他成为了人世间的“异类”,失去了为人的资格。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对于放纵与堕落,会被主流的社会价值所摒弃。现在的社会很卷,几乎每个月都有猝死的新闻。伟大复兴的微观表现,就是996的打工人的辛酸。然而,我们不敢放弃努力,去做三和大神。堕落和躺平,虽能给身体带来短暂的放松,但带给心灵的,是长久的空虚、自责和绝望。
但每个人都会遭遇到软弱、颓废和绝望。社会给人的要求是严格的,人总会有无法达到的时候。作为群居动物,社会的评价甚至能够决定某个人的生死。当自己的作为与社会的期望存在差距的时候,就会生成“人间失格”的痛苦。此时,失格之人便需要救赎。文学与宗教的救赎方式不同,耶稣会替世人背负罪恶,佛会告诉你作恶会下辈子受苦,用下辈子受苦为今生的罪恶救赎。而叶藏,则把自己变成一个失格的例子与典型。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间成为叶藏,读过这本书,便会知道自己不是个例,在这个世界并不孤独。
三十岁到四十岁只是初步体验了社会生活,也许还对这本书的理解还是很表浅。但从这本书我获得的另外一个启发应该是正确的,即文学的意义不在于教育,而在于表达。将自己的想法与生活,通过文学的各种题材表达出来。人间冷暖有时也是相通的,如果有个人通过阅读产生了共振,那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