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以上是精华啦,下面随便写写,随便看看吧。
作者是法国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译者是金龙格。
大概花了两个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得比较粗糙,不知道是因为翻译问题还是什么,词语的堆砌,句子的结构的单调和反复,看到后来有些枯燥乏味。开始是被这本书的情节所吸引,沉迷于那种神秘的基调。渴望走进六十年代的巴黎,像孔岱咖啡馆里形形色色的人一样脱下一层伪装,换上另一层面孔。不羁。慵懒。神秘。
这本小说一共四章,从四个人物的个人视角讲述故事,没有明显的人物转换标志。第一个是巴黎矿业大学的学生,由他引出孔岱咖啡馆和那本记录来过孔岱咖啡馆的顾客的名单。顾客鱼龙混杂,有学生、艺术家、流浪汉、作家等,他们沉迷于毒品,尚清谈,从未考虑过未来,四处漂泊,放荡不羁。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受艺术和文学的庇护苦闷地四无目的飘荡着、流浪着。露姬只是其中之一。她又是独特的一位,和那些倒在沙发上醉醺醺的大汉不同,她衣着整齐,安静美丽。她是谁,她又来自何方?
第二个叙述者叫盖世里,在情报部门工作过,现在是一名私家侦探,受舒罗的委托寻找他离家出走的妻子。舒罗的妻子叫雅克琳娜,也就是露姬。露姬只是她的一个代称,真名叫雅克琳娜。盖世里走过雅克琳娜走过的路,了解这个脆弱敏感的女孩子,最终不忍打扰她,放弃了侦查她,让她远走高飞。
第三个第四个叙述者分别是雅克琳娜本人和罗素(雅克琳娜的情人)。更多的揭示了雅克琳娜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个悲惨凄凉的结局。具体不多说。
作品一如既往充满了求证与追寻,回忆与疑问,将故事和人物打碎在细碎琐事里。这部小说不是在鞭笞什么,也不是在批判什么,只是为了描述和记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法国部分人的精神状态。漂泊。空虚。迷惘。符合国际情景主义。
共鸣。有机会去看法文原文。